的字五行属什么?

钱中梅钱中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字”,是古代人的名、号两种称谓的统称。古人的名和号往往有固定的含义,而字则是名以外的另一种称谓,多由名的意思衍生而来。如东汉名将马援,字文渊;唐朝诗人杜牧,字牧之等等。所以可以说,古人取字与取名一样重要,而且古人通常都是成年之后才取字的,故又称“冠字”“表字”或“表宗”。

那么,古人在什么情况下会给自己取字呢?《礼记·檀弓上》曾云:“幼名,冠字。”这里的“稚”指的就是“幼年”的意思了,可见古人是在成年之际,也就是要加冠的时候才会取字的。之所以要在冠礼(男子成年礼)时才取字,主要是为了表示成年以后就要自立门户,不再像少年时那样凡事依赖父母兄长了。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成年人都已经在父母的关爱下茁壮成长,甚至已经结婚生子,所以也不大可能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不过,即便不能真正脱离家庭,也要为自己取个合适的字,以便于与人交往,因此人们大多还是会在自己的名字之外再起个字号的。

除了成人礼仪的需要以外,古人取字还有另外一重含义,那就是避讳。我国自古就有忌讳的传统,尤其是在人名方面,更是格外重视。周朝时期就规定,天子只能称呼自己的庙号,诸侯国君及各级官员则不得直呼其名,而是要用一定的尊称去代替,比如鲁僖公被称为“闵公”,燕惠王被称之为“乐正子”等。这种避讳的方式延续下来,就成了后世的人名讳。

从汉朝开始,臣民就不能直呼皇帝的姓名,否则就是犯上大禁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避讳之风愈演愈烈,不仅帝王将相的名讳需要避讳,就连一些常见的文字也会被禁止书写和使用,弄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在这种风气影响之下,人们为了避免因为名中带某字而被治罪,就在原有的名字基础上再取一个字来作为自己的正式称呼。这样既可以保持和原来名字的一致性,又能起到避讳的作用,一举两得。取字也就成了社会上的普遍风尚,并且一直延续了下去。 了解了古人取字的缘由,我们再来看看每个字究竟属什么呢?其实这个并不绝对,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取的是本名中的字,那就属于本义;如果是取的号中的字,就属于号义。比如说三国时期曹操的一个谋士叫郭嘉,他在死后就被曹操追谥为“贞候”,即正始侯的意思,所以他的字就应该算是“贞候”的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号义”。同理可证,北宋词人秦观的别号淮海居士的“淮海”二字也应该属于“号”的范围,所以它的属性也应该是“号”而不是“名”(秦观之名应为“观”)。

所谓的“属性说”其实是比较笼统且不科学的,我们在实际运用中还是要具体分析才好。

优质答主

字是汉字书写的最小单位,每一个字都有它的五行属性。“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在字中对应五行的笔画数:一画属木、三画属火、四画属土、六画属金、七画属水;比如 森(4划)—森的五行就是土生土长! 例如:

1.【山】字的偏旁部首是“山”字头,所以山的五行属土,因为“山”字头的偏旁部首“广”“厂”都属土,且字形都是上下结构,因此它们的五行属土也可以看作是山的五行;

2.【林】字由三个木组成,林的五行属木又称为“林中木”或称“森木”。其中每个木头之间的间距为两笔,这种间隔距离的“树”字形的文字通常都属于“中间带土”的,如松、柏等;

3.【王】字的偏旁部首是“王”头,其五行属土。古代的王字旁文字还有玉、主、主、章、珠等等,这些字与王的五行相同。而现代汉语中“王”字旁的很多字属于金字和火字旁,则是因为它们被简化了原来的写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