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五行属什么?
五行,又称为“五行为啥”、“五气”或“五常”等。古代中国道家哲学用它们来概括世界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五行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哲学思想之一。它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物质(或精神)世界的统一体。随着宇宙结构的变化及人体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发展变化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在《尚书·洪范》中,把五行相配于五色、五音、五味等事物;相配的结果为:木曰(zhuo4)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这种以物拟象的方法,将自然界中的事物分为五大类,构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理论基础和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阴阳五行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和社会历史进程。
关于五行起源的年代,说法不一。一般认为起源于战国时代,但具体的年代已无法考证了。 汉代时期,五行说被引入神学体系之中与宗教信仰结为一体,成为道教的一部分,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谶纬书以及形形色色的占卜算术之书。
由于五行与八卦有着密切的关系[2],所以人们也常把五行与《易经》联系在一起谈论。 东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为了同已经在中国流传千年的儒家和道家进行对抗,佛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于是有了所谓的三教合流。在这种趋势下,三教人士常常互相引用对方的学说为自己服务,例如道家用佛家的五行解释老子之道,佛家人也用儒家的中庸理论阐述佛法的真谛等等。而儒家则利用这种有利形势来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朱熹在讲学时曾提到过这样的故事:有人问张载(北宋大儒):“佛教传入中国已有数百年矣,其说甚高且详,如何至今不能压倒他?”张载答道:"好笑,好笑!问这和尚:'我家后园有一块地,种了什么?’他说:'种的是瓜。’”接着他又说:“只今日把定这话头,日日常做功夫,看他是哪个?”[3]
因此到了宋明时期,五行又被儒生们拿来作为自己的哲学工具,并且开始出现了一些较为成熟的“五德行世论”。其中最流行的当数程朱理学提出的“五德终始说”,这种说法认为封建王朝的更替不是因天下纷争而导致诸侯割据,而是由五行相生到相克的自然循环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当然,这些理论都是儒家为了维护封建正统地位而编造出来的荒谬之谈而已。 五德终始说的中心思想是“五德循环”说: “周得火德,秦代周而为土德”(《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初刘邦自立为帝时,因其父刘煓的生肖属兔,属兔属木,故汉朝建立之初定为木德。到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历(公元前104年)时,按《春秋》记载的鲁隐公元年被视为新历的起点,而这一年恰巧是兔年(“太岁星”即古人所说的“太岁”在当年的所在位置即为“太岁宫”,而当年又是闰月,即十二个月中有十三个月,“太岁”在全年走了一遭),从而确定汉武帝时为土德,因为按照五德始终说,木克土,故而土克木,这样汉朝也就理所当然地取代了秦朝。后来司马迁在他的史学巨著《史记》中写道:“秦正灭六国王,一十二岁而天子始封魏,其后诸列王者,各相继称王,三十余年而楚汉起焉......项籍弑义帝而自居帝位,国号楚,其色尚赤,复自秦火之后,虽复其德未应复五。汉起泗上亭长,亦以火龙而起,应符绝续,不可议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无论是五德始终说的提出者还是后来的实践者们都不承认封建王朝的更替是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无能或是百姓们的流离失所所造成的社会动乱,他们都认为这是上天安排的宿命,所谓顺天意者得人心嘛~ 既然天命难违,那我们就只能乖乖接受啦~ 这就是所谓的“君权神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