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五行属什么?
《说文》中没有“雒”字,但有“雒”和“雒”两个异体字。 “雒”有二义:
1、同“雒”;
2、“雒”的繁体字(从洛)。 据《汉书·五行志下》记载“雒”,读作“luo四声”(与洛相同),本为“两川之口”的意思,因为古人认为水火不相容,而黄河和洛水相背而行恰好阴阳相对,所以把这里称为“雒邑”。 西周初年建都于此(后迁都成周即今河南洛阳东郊的王城遗址),因在黄河北岸,所以又称为“洛邑”或“洛都” 。
后来秦统一中国,为了避讳秦始皇的名字中“政”字,改“雒”为“洛”至今沿用。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雒”是“洛”的古字。 但是“雒”没有“洛”的含义广。
一、《唐韵》落河切《集韵》《韵会》卢河切,音罗。《说文》:“雒,汉水入渭属雍州。从水洛声。一曰雒,雒水出蜀雒县,今梁州雒川也。”
二、《玉篇》同。《类篇》亦作洛。又《六书略》俗作雒。 由这两段可以看出“雒”与“洛”是有区别的:
1.“雒”的出处在于“雒水”,而“洛”则包括“洛水”“雒水”等所有带“洛”字的河流名称。如:
①《左传·昭公十四年》“周社及雒社”杜预注:“雒阳有雒社以祀洛水之神。”
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西涉岷山,临邛之蜀,指岷峨”裴骃集解引郭璞曰:“雒,即‘洛’也,音落。蜀郡湔氐县有雒县。”
③《前汉·地理志上》“颍川襄城县”师古曰:“此雒阳城也,非故雒矣。”颜师古注引应劭曰:“故雒在雒阳城西七里,自秦废以为野田,至汉章帝乃立雒阳令雒亭侯李充为奉祠君,故改名為洛阳耳。” 以上三例中的“雒水”“雒阳”“故雒”都可以换成“洛水”“洛阳”“旧洛”等等。
2.“雒”是一个专有名词,只能表示“雒水”而不可能代表其他的含“洛”字的河流名称。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雒”和“洛”这两个汉字有着同样的意义和用法,只是“雒”是“洛”的简体字而已。但无论怎样,它们的使用范围都是相同的。
2)“雒”这个字的使用年代比较久远,先于“洛”作为“洛水”这一名称。但在秦汉以后这个含义就逐渐被“洛”所取代了。但是它的另一个意思——双关名仍然可以使用。
3)\“雒”和\“雒”作为两个字使用,并且分别表示不同的含义。 \例如:
①汉代的雒阳就是现在的洛阳
②王城的雒池就是现在的洛浦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