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什么生财?
1.金生水,因为少阴之气(一金)为寒,两寒相遇则凝而成水;
2. 水生木,因为水温潜则生长万物。 3.木生火,因阳炽则阴灭,温至七热而木焚成灰;若木不生火,何来炭、竹、纸、煤?
4.火生土,因为火焚草木,散其精气而为土;故火越烧越旺,土越多越实。
5.土生金,因为有土,故有金,因金需藏在石里,而士则有山即石。 此五行的相生之理也,乃自然之道。所以天地人三才之中,人为一灵之命,秉天地之精气。人身之精气的生成过程也与这五行相似!
肾主水,属北方坎卦之象,在五行属水;心主火,属南方离卦之象,在五行属火;脾主土,居中央艮震巽八卦之象,其色黄,在五行属土;肝主木,居东方震巽卦象,在五行属木;肺主金,居西方兑乾卦之象,故其为白色,在五行属金。由此可知五脏六腑之五行属性矣!
以五脏配五行者,《素问·六节藏象论》谓“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其味苦,其色赤,其声哭,其液汗,血之人也,心为汗”。盖心火上炎,故发于声为哭,入心化汗,由皮毛而出,此为汗。 又云“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味咸,其色白,其声商,其液汁,液之人也,肺为涕”。盖肺金收杀,肃降之令行则涕出,此为鼻液。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味酸,其色青,其声角,其液泪,血之人也,肝为汁”。 盖肝气有余则化泪,由目窍而出,此为目泪。 又曰“脾、胃、小肠、大肠、胆、三焦、膀胱者,仓之官,营之居也……其味甘,其色黄,其声羽,其液涎”。盖脾能化津液而为涎,由口而出,此为口中涎。 “肾者作强之官,志之所止也…………其味咸,其色黑,其声羽,其液唾,津之人也,肾为唾”。按《灵枢•本神篇》谓“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故肾经之液为唾而不为泪,与心之液皆为汗同也。是以人有疾病,皆取类比象而知也。如小便不利,谓之蓄水;小便不禁或尿遗,谓之遗精;大便结燥,谓之便秘;便泄不止,谓之滑泻等等皆是如此类推。
因此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可以知道: 五液是五脏所化的精液,五脏所收藏的物质不同就出现不同的体液,它们分别是: 心所藏的液体叫血脉,流注于心经和心包经。 肺所藏的液体叫泪液,通过鼻窍流出,分布在内、外、足三阴经上。 肝所藏的液体叫泪液,通过眼睛流出分散在肝经所属经上。 脾所藏的液体叫涎液,从口流出分布在脾经及胃经上。 肾所藏的液体叫唾液,从舌下流出,分布在膀胱经及肾经上。 以上五种体液,如果过多或过少就会生病。 比如心血虚时会出现健忘失眠的症状,心神失养,不宁则悸动不宁,神不内守而妄思遐想,故而失眠健忘。脾气虚时会出现四肢无力,倦怠嗜卧等症状。脾虚不能充养肌肉则身体消瘦,气虚推动血液运行乏力则肢体筋脉弛纵不收而出现四肢无力。肝气郁滞时就会出现胸闷胁胀,咽部有异物感等肝气郁结症状。肝气犯胃时可出现胃部胀满不适,嗳气频繁等现象。肾阴虚时会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