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属于什么五行?
在汉字起源学领域,有一种被叫作“六书”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其中,前四种都是创字的方法,而后两种是组字的手段。
所谓像形,说白了就是画个图;而所谓的会意,则是将两个或者多个图形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例如“信”字便是由人言组合而成——人说话算数嘛!至于最后一种形声则是最为常用的了,其特点就在于一个字当中有“形”有“声”,并且二者往往都有表意的功能。
以汉字“航”为例,其字形结构可拆解为:形旁(氵)+声旁(方) 由此可知,这个字的偏旁部首分别是三点水(氵)和一个方框(㚄)。因此可以确定,该字的本义便与水有关。至于为什么会与方形有关系呢?这就得从古代人民的日常生活说起了…… 在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发明出船只,于是只能在江河湖海中靠双脚来行走。由于江河湖海都存在着巨大的水量,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要保持平衡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儿。为了便于行走,古人们便在脚上绑上了树枝或是木棍以便于在波涛中保持身体稳定。
与此同时,人们在出行的过程中也需要带一些随身物品,比如衣物之类的东西就不必说了,除此之外还有干粮和水壶等等,所以人们在外出的时候都会背着这些工具。久而久之,古人就逐渐将这些工具与脚绑在了一起,并形成了“行”字的雏形——因为它们都是由“亻”与“彳”组成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步行(走路)的意思。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于是便开始尝试着在江河湖海上进行航行。在古代中国,航海主要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从内陆到海边之间来往交流;另一部分就是从陆地走到深海中去寻找宝藏或者是寻求通商机会等目的。
当人们开始进行航海活动之后才发现,虽然“行”可以用来表示“走”,但毕竟它没有涉及到水元素,而且也没有体现出人在水面上的状态特征,显然不能够用来表示在水中行走的这一新事物。怎么办呢?人们想到了用另外一个带有“氵”偏旁的汉字来表示这种新的运动形式——“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