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在五行属什么?
中医五行,起源于《尚书》中的“五事”之说、《尚书·金滕》:“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反畔于商。”孔安国传:“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犹容也;言,出言之辞也;视,看也;听,闻也;思,念也。”《尚书·皋陶谟》中又出现了“九德”之说,“九德不愆,作禹谟”郑玄注:“貌恭不用礼,谓容貌备好而不中节文,是貌不恭也……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义与九德同。”这里提到的“貌”就是人的外部形态,包括面部表情等;“视、听、思”则是观察判断能力;“言”是表达方式;“九德”即所谓的“九征”,孔子认为有九种征兆可以考察一个人的品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壮而有余,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九德的描述,其中的“宽”“柔”“愿”“乱”“扰”“简”均属于性情方面的内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五行说其实更多的涉及的是对人的观察判断的范畴,所以后来的医家沿用了此说,用以分析人的身体状态。东汉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中对五行的解释:“五行:木、火、土、金、水,天地之数。”也就是说五行最初是用来阐述天地间阴阳变化规律的,因此这里的“行”应该更接近“行为活动”之意。
至于将五行赋予人体的器官,应该是受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的影响所致吧。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古代的先贤在面对未知事物时所表现出的睿智,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去总结规律以便指导人们的生活工作,而这种思维正是现代所欠缺的,当然这种思维也有其局限性之处,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秉承这种不断探索的精神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