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在五行中属什么?
1. 水 《说文解字》释为“冬所出也”,即冬天所生的万物;《玉篇》曰:“北藏之终物谓之冰”。可见水是冬季的终物、终结之物和死亡之物。因此,古人用“坎”表示阴寒之极的意思。如《周易·坤卦》“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这里的“载”是承载之意,“含”“光”都是暗喻水的特点与功用。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乾为天,而阳刚之气在天象变化中产生宇宙间的一切生命个体并使它们各自保持自己的本性特征。天地交泰阴阳和合才是正道。这就是“乾坤和易”的由来。 《易经·系辞下传》云:“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定而四时建……”意思是说:乾坤为《易》的根本。乾坤确定了四季便建立了起来……所以《礼记中庸》又曰:"天地之文也。五方之序也。四时之历也,在天地之间者惟人。”人的方位感是与天地相对应的,故《淮南子.天文训》有"地安不动,海沉而下,九夷八荒,在南曰远。四海之外,不可以指掌"之说。 五行的中心为土,土居中央而生万化。但土的本性与水相似,都善于流动而不善固定,土若不能固定,则无以为体,故以金来制土。木克土即是制土的意义所在(土中含金)。
2. 金 《说文解字》释为“从革之声亦象形”。“革”既为改变也同斧钺的兵器相关。因为古代的斧钺是象征君权及军权的象征符号,也是古代最常用的刑具之一。可见金的属性就是变与杀戮。由于金能生水,水生木,木又能克土,因而木为金之子;土能生金,金又多能克木,故而金为土之母。
3. 火 《说文解字》释为:“火,焚也。”引申其义为毁折、毁坏。《诗经·召南·采蘩》中有“被之僮童,夙夜在公”句中的“被”为通假字,通“庇”意为保护;也有学者解释其为“披”意指披覆;无论何解皆说明火的特性具有毁灭性的一面。 当然,火的特性还有温暖、光明等一面。
4. 土 《说文解字》释作“二土为土”。也就是说土是由两个“士”字的叠加而成。这与土的特性有关。一是土的形状呈凹凸状容易使人站立或行走;二是它像墙一样可以抵御外敌入侵;三是它可以用来建筑房屋。土的这种性质正好对应了“土爰居中”这一中国古代传统的居住观念。而且,土的颜色多为黄色,在古代它是帝王之色。黄在五行属土,五色之中居于中心地位——也就是所谓的正色,因而成为正统的象征色彩而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祭祀活动之中。 所以《尚书·洪范》有日:“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这里所说的“貌”即为容貌,“目不妄视”就是指观察事物要仔细观察,否则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造成不良后果等等。总之这句话是说人们应该做到谨慎小心以避免产生错误想法和做法。
5. 木 《说文解字》释之为“树丛条而上,枝茎纷曲而上”。这是树木生长的自然规律。由此也可知木的特性在于生长不息。另外,木还是一种很珍贵的建筑材料之一,它的强度很高密度也很大且不易变形耐腐蚀还具有防火防水等功能。此外木还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氧气从而使空气变得清新怡人来缓解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问题。所以中国人历来崇尚大自然并且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中国文化的根脉——“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