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字五行属什么的?
1.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廋,隐也”,可见该字的本义为隐藏、隐匿之义;其部首为肉部(今归肉字部)。
2. 段玉裁认为“从肉从叟,叟亦声,字象人藏肉中形”(见《说文解字注》),即从字音上论证了“廋”与“叟”之间的关联性及同源关系(段氏认为二者上古均为侯语),而字形则形象地表现了藏匿肉形的意象。 “隱”“匿”等均有不显露的意思,因此也有隐藏的义项,可通假使用。
3. 王念孙指出“廋音搜,又作搜……俗作搜”(《读广雅》),即指出了“搜”为“廋”的借字,并进一步解释道“‘廋’之言‘搜’者,谓搜索意耳。”(见《读书杂志》)“搜”、“叟”二字古音均属幽部,根据六书理论,同声相通,故得通用。
4. 从上文可以看出,“廋”最初并不具有形体隐匿或寻找体形隐匿者的意义,后来才引申出这个含义来。因此,“瘦”字的本义和“廋”一样都是指人的体形,而非单言其“瘦”。如《楚辞·离骚》:“纷吾既相信兮,又胡若此之廋?”其中的“廋”就是指体形消瘦。
5. 关于“肥胖”的本义,《释名·释形体》云:“胖,溥衍广薄之称也……”李荣先生据此推论得出这样的结论:“胖,原本专称形容身体肥壮,不是现在用作同义词的‘胖’。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将‘胖’列作‘月’部的字,不收作‘丰’部的字。”
6. 李零先生在考证这一概念的形成时,指出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把体形分为两类:一类叫“肥”,一类叫“瘠”;前者代表健康,后者代表虚弱。到战国时期,人们又将这俩字合起来,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胖”。(参看李零著《管锥篇》中的相关论述)“肥胖”作为形容词的本义就是体形健壮。王弼注《周易·剥卦》中的“剥床以肤,凶”一句时说:“剥,损也”;孔颖达疏曰:“床也者,身之所安坐,其体肤当要会,至为要重之处,今已侵剥,是其危殆,故得凶恶。”这里的“肤”即指体表的皮肤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