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五行是什么?
“海口”的五行不是根据地名用字五行来计算的,因为地名的用字是无意义的。 《康熙字典》中收录了“海”字古字形,左边的“每”字头,在古文字构形里表示海水,与“每”字相通;右边的“此”字,本义是岛,这里表示大海。所以“海”字的金文字形就是左边“水”旁加右边“此”字。 “口”在古代也有两种,一种像今天的“口”字,指嘴唇和牙齿之间的腔,这个字今天写作“口”;另一种像今天“可”字,是古代的“口”,读kòu,表示“开口”、“孔”的意思。现在这两种字体都通用。 “海口”这个名字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是出自汉朝杨孚写的《南越志·南海异物志》:“歧耳山,在海口县北四十里,多奇草。”这里的“歧耳山”就是今天海口市北部的骑楼老街建筑群。 这本书里还有一处提到了今天的海口市南郊的“南渡江”,至少在汉晋时期,海口市区已经是江河入海口了。
汉代的“海口”,地理范围要比今天小很多。今天的“海口”之名始见于唐朝李吉甫编撰的地理书《元和郡县图志》,书中这样写道:“海口县……本唐境也,天宝元年,割儋州之地置。” 唐朝的“海口县”,治所应该在今海口市琼山区府城一带。宋朝时,海口县城迁至今龙华区龙桥镇附近。元朝时的海南建设了“海北、海南二书院”,“ 海北”的所在地就是如今的海口市区,“海南院”则位于今日的海口市西南方向。明朝设“琼州府”,清沿明制。
近代以来,人们习惯称“海口墟”或“海口镇”,1930年建市时,因市区大部分被江河包围,取“海”字表示海洋之意,又因地处海南岛东北部,故命名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