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五行属什么?
“蚌”字,在五行中属水火,为火之体。 简言之,“蚌”字的五行属性为火。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将详细论述如下—— 根据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记载:“蚌,虫也。从虫,邦声。” 可见,“蚌”字的字形演变过程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蚌”字最初的字形就是“蟲”和“邦”的结合。 而汉代的经学家王筠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得更详细: “蚌者,蜃之别种。今江南人呼为水老蛤。” 王筠说的“蜃”,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蛤蜊”;而“蚌”,则是“蜃”的别种。 早在东汉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蚌”是“蜃”的别种了。 而这种认识来源自民间经验:“蚌”与“蜃”的外形十分相似,只是大小不一而已(“蚌”较小,而“蜃”较大)。而且两者的肉都可食(不过,现在的水产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认为,这两种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人体不能消化吸收的甲壳质,两者均不宜食用)。
更重要的是,根据汉代以后的文献资料记载,“蚌”与“蜃”都是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能够分泌珍珠质的卵生动物。 并且,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推动,人们对水生动物的分类也越来越细,逐渐认定“蚌”与“蜃”属于不同物种。 所以,到了现代,无论是生物学家们还是普通人,都承认这个事实——“蚌”与“蜃”是不同的物种,而不是“蚌”是“蜃”的别称。 在古代,人们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往往会把形态类似或关系密切的动物归为一类,并给这类动物取一个通用的名称,即“某类动物”。所以,像“蚌”这样的动物,在古代常常被当作“虫”看待。 而在现代生物学中,这样的归类方法已经被摒弃不用了。因为这样归类,会掩盖许多物种之间千差万别的真实情况。
现在生物学教材中的动物分类,首先把动物按纲来分,而同一纲中的所有动物都有相同的祖先,且在进化过程中,其性状趋于相似。其次是目、科、属等更高的分类级别,且同一等级的动物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用途。 最后才是种的划分,也就是具体哪一个物种。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蚌”虽然形似“虫”,但它却是“鸟”类。 因为它属于哺乳纲、鸟类亚纲、鸡形目、雉科,具体种类则是珠颈斑鸠。 换句话说,“蚌”不是昆虫,也不是多足类动物或其他节肢动物,而是一位远亲,与鸟类的关系更密切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