煴五行属什么?
“煴”字,未查到具体出处,但从现有资料,可推出几个可能的来源(因时间关系只查到这些)。 其一,“煴”字在《玉篇》里写作“氲”,而“氲”字的最早文字资料见于唐代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叙画源流》中,原文为 “至隋唐之代……阴阳二气,氤氲(原‘茵’字作‘氤氲’)氤氲,结而成象。” 该书还详细阐述了“氤氲”二字: “按何承天云:‘氤氲,浑沦之气。’”可见这“氤氲”二字,在唐时已有注明来源于《老子》第五章中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又因为老子传下的《道德经》,在北魏时就有了郑玄的注本(据《魏书·释老志》),可上推“氤氲”二字来源至西汉或东汉。
其二,“氤氲”也作“絪緼”,其字源同出《庄子·天下》里的“絪缊”一词。《庄子》一书成书至少在战国中后期,更可能在春秋时期。
其三,“氤氲”也做“絪缊”,还见于先秦文献《楚辞·离骚》和汉代文哲著作《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中,《楚辞·离骚》中有“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句子,这里的“羲和”即指“日御”——传说中掌管太阳的神。 而《淮南子·天文训》里有这样一句:“日至其节,休止其舍。”高诱注曰:“此句言日行周回,昼夜分定,故复始也。”明确提到“日行之周匝”(即太阳每日自转一圈),则“日行”必一日,再推断回去,“日行”之初必是一日一度,那么“絪缊”就是太阳刚刚升起或者将要落下时的霞光。
综上所论,“煴”应是一个会意字且起源于上古时期,可能指的是初升的旭日或将落的夕阳。不过,也有可能是“日光微弱”的意思(引自《玉篇》)——因为从“氤氲”二字最早的文字资料来看,它们都同时有“日光微弱”与“旭日将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