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米属什么?

宗岩陨宗岩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为啥不是十干,为何有“甲、乙、丙、丁”? 因为天干地支是上古时期的计时工具。而五行则是古人对于物质形态的高度概括。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者并没有直接联系。 后来人们发现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进行排列组合可以进行计数(即:六十年一甲子),由此推算出农历的日期和时间,于是就赋予了它们“数”的功能。

同时由于干支纪年法存在周期性循环,因而也被应用于记录年份。于是乎,它们又有了“年”的身份。 不过这时候的天干地支只是“数”和“年”的载体,与五行还没有关系。因为“五行”是在周朝才开始出现的概念。

为了适应计时的需要,人们将天干与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不断重复出现,其中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出现了6次,每次出现的时间间隔相同。于是产生了下面这个表。 根据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两组数字:3*4+2=14 和 5*4+1=21。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14”这个数目上。我们知道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之间存在生克关系,并且五行之中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因此我们把14分成五份得到:甲、乙、丙、丁、戌。也就是现在的丙丁火。 现在我们再看“21”这个数字,它被9除余数只有2,因而可以分成三组,每组三个。分别是:阳金、阴金、阳水;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庚金。 这就是五行的起源。

方子程方子程优质答主

古人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不是现代科学中的字面理解,木代表了植物、生命、成长的含义;火代表了温暖、向上的含义;土代表了孕育、受纳的含义;金代表了收敛、肃杀的含义;水代表了寒冷、向下的含义。

1、木的本义是树木,指有生命的植物,具有生长,肃杀的特性,古代又以五行配四时,以木配春。《素问至真要大论》日:“木曰曲直”是概括了树木的生长特性:具有生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2、火的本义是火焰,指有温热、升腾、明亮的特性。《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火曰炎上”,是概括了火的升腾,其性热的特性。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如人的体温,上炎之气等。

3、土是指万物生长的泥土,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上曰稼穑”就是取此特性。可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如人之肌肉、胃肠等。

4、金本义是黄金,又指具有闪亮、肃杀、收敛等特性的金属。《素问至真要大论》说:“金曰从革”,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如人的大肠属于此。由于土有稼穑、承载的特性,又有金的肃杀之气,因此又称肾主冬水、肝主春木、脾主夏火。

5、水,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特性,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水曰润下”具有寒冷、滋润、向下运行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在五行中,水、火、土、金、木各有其不同的特性,而五脏与之相呼应,水对应肾,火对应心,土对应脾,金对应肺,木对应肝;六腑则以“表里”形式与五脏对应。在疾病治疗上,五行理论作为中医最重要的思维及辨证方法,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米在中国古代五行学说中为一种基本物质,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一词,最早起源于尚书中的《甘誓》与《洪范》。“五行”的观念可以追溯到传说的三皇五帝时期,最早的“五材说”是构成宇宙世界的基本要素。古代劳动人民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这五种物质(也称五材)相生相克而生出来(包括人类,即人的五脏)的,“五行”观念是一个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宇宙观,也可以说是一个关于世界本源的宇宙图示和模型。

米在在中国古代五行理论里为一种基本物质,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相生相克而衍生出来,五行是用五种具体物质来抽象、概括宇宙间的各类事物,描述其运动、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的概念是把人看成是一宏观的复系统,研究系统整体运动的变化规律,指导人体整体性疾病的防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