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字五行属于什么?

葛心语葛心语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陈”字的繁体字为“陳”,拼音为chén 。 “陈”字在现代汉字中归属「申」部,古文字结构分析则归于「耳」部。 “耳”部的汉字多与视听有关,而“申”部的汉字一般与测量、长度、时间等意义相关。从部首可以大体推测出“陈”的含意——听觉与视觉的结合所产生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陈”的本义当指“陈述”“列举”或“编次而陈列之”——这与“陈述”的本义相符;由“陈述”进一步引申出“排比句状之物”(如“阵列”“陈设”)和“量词”等含义;再引申指“排列整齐的军队”,最后衍生出今天的“陈述”之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古代汉语中,“陈”通“晨”,两者同源。比如《诗经·郑风·大叔于田》有“叔兮伯兮,褎如充耳”;《楚辞·离骚》中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其中“叔”“伯”互用。王逸注疏这两首诗时分别写道:“叔者,长也……‘伯’,‘仲’也。”“‘伯’,长子之称。”可见,“伯”“叔”在上古同属“止”部,且与“晨”的字形相近。“伯”“叔”的本义也就是“晨”之本义了。所以东汉文学家王粲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叫《初征赋》,其中有“怀殷周之故老,思唐虞之时臣……”显然这里的“殷”“周”“唐”“虞”都是借代,指的是“上古”时代。为什么用这些词语来指代上古时期呢?原因就在于这个时期的一些帝王的名字中含有“乙”“辰”二字,如“商纣王名辛乙,周文王名丕乙,唐太宗名李寅,舜帝之名祁丁辰”等等,把帝王的名字代入“殷”“周”“唐”“虞”,自然就能把这四个人称代词换成“上古”一词了。

荀思杨荀思杨优质答主

在甲骨文中,陈字从“大”从“木”,像一个大字的人在陈设木器,属于会意字。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并增加“十”以为陈设的台。陈也读作zhēn,是古代一种陈列六种兵器的军事建制的名称。陈还用作姓,著名的有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和前国家主席陈毅等。

“大”在甲骨文中是人的站立的正面像,与“人”的正面像有别。两个正面人像相并,既不表示“从”,也不表示众多的人,因此后人便用“大”表示成年人的意思。“大”的本义是大。引申指成年、长成人等。

陈字本身不带五行属性,一般为中性名。只是在与人名相结合时有五行属性。

如果按照相生规律给木命的人取名字,应当在名字中加点水,因为水生木;或者加点木,因为同气相求能够互相生发、互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