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的五行是什么?

植静依植静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致,本义是送至、递给之意。《礼记·曲礼上》有言:“侍坐于君子……立不中门,行不履阶。”意为站立时不站在门中间,走路不踩踏台阶。这种慎独自重、举止得体的作风一直延续流传下来,以至于我们现在在使用这个字的时候还会联想到这些。 那么为什么“至”与“置”组合在一起会有这样一层含义呢?这就要说说这两个字的来源了。

“至”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形为从上到下插着的两根标杆,上面标志日月星辰运行的方向,下面用于测量日影长度以确定“二十四节气”。《汉书·律历志》载,“冬至祭天,立夏祭地”“冬至一日阳气隆盛,夏至阴气微弱”,因此古人把冬至视为新一年循环的开始,夏至则是新旧岁交替的时节。

“置”也是象形字,其字形像屋舍之形,本意是指安放、设置的意思。由“置”引申出来的“位置”一词至今仍使用频繁。而“致”字在秦汉以后多写作“至”或者“致”。 从甲骨文的字形上来看,“至”和“置”都像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阶段或状态——“至”像事完成之态;“置”像事情进行之中。所以“至”和“置”在古代可以通用。

到了宋朝,“至”与“置”才开始分开,但“至”通“置”的习惯早已深入人心。直至今日,我们还在沿用这一习惯——将“到”、“给”等动词与“至”搭配,表示“达到”、“送给”等含义;用“直”、“值”与“置”组成词汇,表达“价值”、“价格”等概念。可见“至”与“置”虽然独立,但却依旧联系紧密。 由此看来,“致”的五行属性应该属火无疑。

厉琪彦厉琪彦优质答主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遍及中国文化各个领域,涵盖人和宇宙的各个层面。中医理论以五行学说为架构,构建起完整的中医学体系,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阐述脏腑之间及其形神之间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变化。同时又以六腑、形体、官窍等为标,以脏腑的生理、病理为本,从而确立了整体医学的诊疗思维方法。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五脏:心、肝、脾、肺、肾与五行:木、火、土、金、水有着相关联的关系,即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称为五脏五行。五行相生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关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当五行异常相克或相生时,就会发生病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