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和时辰有关吗?
先回答你问题的关键,古人认为时辰(十二时辰)和五行的关系是有一定依据的! 古时人们根据万物在一年里的生长变化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段,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这与金木水火土的关系有什么联系呢? 古人发现,一天之中每个时辰的阳气(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都是逐渐增强的!
具体而言,早晨5点到7点,太阳由东方偏升,阳气开始生发,这时属木的时间,所以为“卯时”;上午7点到9点,太阳位于天空正中,这时阳气达到顶峰,故叫“午时”;下午13点到15点,太阳开始西斜,阳极而阴生,因此是“未时”;然后,白天渐消,阳气渐弱,直至“子时”阴气最盛,阳尽阴生(其实此时一昼夜中阳气已经过了最强阶段,但阴还没有完全旺盛起来). 从以上观察来看,一天之中确实分别对应着五行中的某一行,并且具有相生或相克的关系。
那么这样划分出来的时间与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是否具有普遍性呢? 根据现代科学理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没有联系的。而且,现代人普遍认为这些说法只是古代人民创造出来用来解释自然界现象及人类社会现象的朴素辩证法。 但是很多古代名著如《黄帝内经》、《易经》等却认为时间是具有五行属性的。
时间属于古代干支历,它和农历一样,每年首尾相差十余天,需要“置闰”以调整。《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节气者,春分之后十三日,阳气逼阴,阴气然去,故节者,天地之节,言节分也。”这就是说,每过一个二十四节气(现在定为二十四个节气,每节气有三日),就是一周期,周而复始。
《黄帝内经》还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可见古代的智者已经是把时间和阴阳五行都紧密结合起来,用做养生之道了。 至于你问题当中提到的时辰和五行的关系,虽然现代科学认为那是古代人迷信的说法,但是很多古书却是持肯定态度的,而且列举了很多事实加以论证。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些这方面的书籍来看看。我这里说的是李志刚编著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书中对八个节气的起源和时间与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都有详细的论述,你可以找来这本书看看。(这本书中还有关于传统节日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有趣味性,适合大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