焓属于五行属什么?
熵是热量,是一个状态量;焓是热量与物质的量(质量)的乘积,是一个综合了质量和热量的能量状态量。 由于内能(温度T、压强P和体积V的二阶微分形式)只涉及物质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不能直接测量得到;然而通过气体的外函数U=U(T, V, P)就可以计算出。如果知道了物体的内能(或焓)和温度,通过关系式就可求出物体所含分子的个数。焓是可以在宏观上间接测量到的。在物理学中,经常把含有物质多少的一个容器中的气体称为一个“组”。
当组成气体的所有分子完全混合而没有相分时,气体的总焓等于各组焓之和。因此只要测出混合气的总焓,便可以知道其中含有多少个分子。 例如在一个恒温恒压的容器里盛有1mol某种理想气体,它的温度是10℃,则该气体的焓就是2084J/Kg,它含有2.75×10^23个分子。又如,在0℃时,1L水中溶解1g氢氧化钠,这个溶液的焓就是699J/kg,表示在此条件下共有6.99×10^23个Na+,4.95×10^23个OH-。这些都可以通过测量来得到。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五脏分属于五行。根据“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的观点,五行的属性亦可类属于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木、火、土、金、水。五脏与自然界五种物质通过比类归类的方法,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即以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从而构成了以五脏为中心,通过“比类取象”方法,把较为复杂的机体各部分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分别归纳于五脏,再将五脏通过五行属性的阴阳、表里、上下、寒热、虚实等各种关系的协调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运动,这就是中医学的人体阴阳五行系统。
所以,如果以五行来分属五脏的话,那么五脏所相关的生理功能,就可从属于该脏所分属的五行。如心属火,“火主热”,“热”可理解为类似现代医学中的能量,人一切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都有赖于热能的推动和维持。但能量的来源又必须依赖于作为营养物质的饮食物,而运化水谷精微的主要是脾,可见脾的功能对于心是十分重要的。根据五行学说,土能生火,火受土之生,体旺,水谷精微充盛,能量的来源就不致缺乏;火生土,心之能量充足,运化功能就正常。反之,火不足,能量来源缺乏,则脾土无生,运化功能减退,进而影响心火。这就是心脾两虚的来源。
又如肝属木,“木喜条达”,肝主疏泄,条达通调畅之意。脾主升清、肺主肃降、肺气通于大肠,这三家的疏而不泄,通而不达,皆可影响肝之疏通条达而形成肝郁。这就是木郁克土或木郁克金的脏腑病机。可见运用五行相生相克来阐释和分析五脏的相关疾病规律,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