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五行属什么含义?
1.五行的概念 五行,是古人根据物质在生理与病理上的特征而抽象出来的概念;它既不是物质的本身,也不是物质的具体形态或颜色,而是指代一种特殊的物质和能量存在状态。这种存在的性质,被称之为“气”(即中医所说的气机)。《素问·五运行大论》曰:“五之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阳寒水,阳明燥金。”这里所提到的五行,就是五种运动状态的气场,而不是具体形态的东西。
2.五行学说的原理 五行学说,就是用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比喻人体的脏腑功能,将人体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用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说明人体内部的平衡协调关系。
五行学说的基础,是基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于世界本原的结论——五行说。《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日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这里的五个阳爻被称为五行。它们分别代表五种元素,同时也是五种物质的运动方式。
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一)相生 所谓相生,是指五行之中,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滋长、孕育的作用,二者是一种相互资生的关系。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双重性,既可以作为生殖者而被其他四行生育,同时又可以在其他四行中生长。
(二)相克 所谓相克,就是五行之中,某一行对另一行具有克制、战胜的意义,两者是一对相互制约的能量信息场。在相克的过程中,两行的能量场此消彼长。如果没有克的因素,五行就会失去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克是有条件的,是制约双方力量均衡的结果。
(三)相乘 相乘是指某一五行过盛,超过正常限度,压制了另外的五行,其结果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四)相侮 相侮又称反侮,是指某一五行过度虚弱,不能克制其余四行,反而受其侮侵,从而导致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