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五行属什么的?
《说文解字》:“一,惟初大极一形二炁,清浊始分。” 段玉裁注:“凡物有两则必有一焉者,故凡二字皆谓不一也……此与古文一之意正同而字已异矣……” “二,地之数也。从乚(yǐn)一。” 段玉裁注:“《汉石经》作一,是也……凡言两亦言一。” 一画而有阴阳,阳为奇,阴为偶;一画而有两体,单为一,双为数。因此,古文字学中常以“一横一竖”代表“一个数字单位、一个字符”。如许慎所言,“一乃数之始”“一二为阳”,即一为计数之始,是一和二的合称;甲骨文中出现的汉字,绝大多数都是由这样的两个符号组成的. 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观点的表述,最早见于《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清四生五,五生万物。” 在《周易·乾卦·文言》中也记载了类似的观点: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而这些说法所表达的实际上都是宇宙生成论的思想。
“一”作为计数之始的含义,反映在字形上,自然是有其来历的。 我们都知道象形的造字法是根据事物的形状来造字的,但这里的形状不是指具体的事物的外形,而是指这种事物的基本轮廓和基本特征(即所谓“本义”)。例如日月的形象并非太阳真正在天空中的样子,而是取其中间凸两头凹的基本外形,象征光芒四射的样子——这个外形就是太阳最基本的性质,所以用这两个字符表示日月和光明的意思便顺理成章。同样道理,一的这个形态也是“一”“二”最基本的特点——“一”中间一横两端有竖,象征着上下左右都有限制;“二”则是上下左右分别多了一竖,形成了对称,于是有了区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可以看作是从“二”简化而来:“二”是在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几个笔画,而“一”则是去掉多余的笔画,保留了最核心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