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字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中有“五行”的说法,段玉裁注曰: 盖谓金木水火土五者,有相生之义焉……又有相胜之义焉……故言五者犹言阴阳,阴阳,天道也;五者,地道也(见《说文解字注·五行部》) 可见所谓五行就是取象比类而来的五个概念,用来解释天地之道。它跟今天所说的五种自然元素是毫无关系的。 那么,这五个概念究竟是什么呢? 一、水、火、木、金、土 五行的顺序为什么不是按照元素的密度由小到大来排的,而是水、火、木、金、土呢?因为古人发现自然界中很多事物或现象都具有相生相克的关系:比如水生木,是因为水能使植物生长发芽。金克木,是因为金属能切断树木。火克金,则是因为火烧能融化金属。等等。所以,人们将自然界中具有如此关系的事物或现象归纳起来,用“生”“克”两种关系来表示它们之间的联系,而“生”的关系优先于“克”的关系——这就是“五行”的由来。后来“五行”又被引申到人事上去了。例如“五行八作”——指古代社会职业繁多,有行军打战的武将,有掌管国家政事文臣,也有走街串巷的货郎,有泥瓦匠,有织布工,等等,共分八大类,每大类又有很多不同的工种。再比如中医里的“相生相剋”,其实质也是从自然界的“五行”得来的启发。
二、东南西北中 “方位”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当中。如《周易·说卦传》云: 是以明乎离道,而天下皆至焉; 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 是故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知天知地,赢弱而藏;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这里的“离”、“革”(音格)即是东方;“咸”指北方(按:咸为上下两横相连而成,代表天底);“艮”即西方;(按:艮为三竖相连而成,象山石之形,代表山丘)——在早期易学中,所谈到的四维八极指的是八卦方位,而非今天的经纬度。 再来看看古人的“中”的概念:《中庸》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又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可见,古代的“中”并非今日的中立、不偏不倚的意思,它更多地是指天地间的“位”,也就是所谓的“中央”了。
综上所述:东、南、西、北、中的方位与火的温暖、木的生长、金的肃杀和水的滋润密不可分。因此,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它的方位属性,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方位学”或者叫做“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