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在五行中属什么?
熹,读xī,形声字,本义是日光温和明亮的样子;也指天色微明,如熹微、如“景熹”(光景和熙)等词组;还引申为光明,又用作姓。 《说文》曰:“熹,炙也,从火心声”;又曰:熹,灼也! 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其字形是一个人在火上烤菜.金文中的“熹”字左部仍是个“人”字底,右边的部分则变成了一种类似“火”的符号,到了小篆时期,“火”的形态进一步演化成了今天的“灬”。隶变后楷书写作“熹”,至今不变。 许慎认为“熹”是由“炙”演变而来(灸也……或作“熹”)——其实这是望“文”生义了,“炙”之本义当为烧烤肉类的菜肴,而《说文》中的这个解释不过是“假借”而已! 而段玉裁指出,这种解释大谬,所谓“炙者,燔炙之通称耳”(《说文解注·人部》)。所以“熹”就是“炙”的意思,而且它还有更进一步的引申义——“灼”。 那么,何以见得呢?请看它的两个异体字: ①“焱”,三个火焰相重,极尽炽烈之势!显然与“灼”有关。此乃“熹”的异体之一。② “焰”,左边三点水代表火焰沸腾之水,右边是“炎”简化过的形体结构;“燿”,会意字,上为“火”,下有“尧”。这三个字的读音都与“耀”“同”!它们都有光辉灿烂之意。可见,这些字都是用来表示“照耀着火的燃烧状态”这一含义的。
以上证据足可证明,段氏之言不虚!于是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何“以火承木”可以成为朱熹的谥号了!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熹”并不专指火炉上的烤肉,它还另有它用! 《庄子·人间世》里有言曰:“漆雕启行,过乎戚之父。戚之君子达君请曰:‘夷伯之意欲徒也。’漆雕开曰:‘夫无益之于善,犹益於善,奈何禹之弃我而离乎?’”这里的“漆雕开”正是朱熹的先祖。由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知晓,古代的“丕”即“丕熹”——古代“丕”多用于天子称号(参见《史记·周本纪》)——“熹”则为宗庙祭祀之礼器名。因此,所谓的“以火承木”并非像一些网友所猜测的那样是指“炼丹取丹砂之火”或是“烧制瓷器之物”……而是“祭祀所用的大蜡烛”。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熹(xī)”既可以当做动词也可以用做形容词,同时又可以做为名词用,因而它在古汉语里被赋予了相当多的含义!比如: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其中的“夙夜”就既可做时间状语又可做主语的定语; 再比如:“有子如此,孰不满意”里的“如此”一词就有“这样”和“这样好”两种意思在里面! 最后再举一例:《尚书·舜典》中有这样一句话:“帝曰:‘汝钧其庶则哉!’汝惟勿逸。”在这里,“朕命汝当为众官之长,若能使众人各得其所,那才好哩!”这里的“钧”就是“均”的古字,既有平均分配又有公正处理事务的双重涵义在其中。所以说,古人造字真是博大精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