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在五行属什么?
一、《山海经》和《神异经》中并未记载有“澜”这个妖魔,只有关于其分支的记录 “无足”的怪物应该是没有脚的蛇怪,根据《神异经·西北荒经》中的“无足虫”,以及《淮南子·地形训》中的“蜮”可以推知是蛇类怪物;而《神异经》中也有“无足,四节俱折”的记载。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1978年6月第1版),“蜮”字的含义为一种能含沙射人的动物,形状像鳖,生活在水中,听到人声即潜入水底,然后喷射出带着毒液的沙子,使人得病(亦称“射工”)[15] 所以这个怪物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蜮”了 另外,《搜神记》中也有一段关于“蜮”的故事,大致是说有人看到一个人手里捧着石头,于是嘲笑他的愚蠢笨拙,结果这个人突然就死了,尸体旁还有一根箭镞,后来才知道这人原来是受了蜮的伤害而死 在那个时代,人们认为“蜮”是用箭来射人的,所以这个故事里也反映出了人们对“蜮”的认知情况——这是一种能够用箭来攻击敌人的可怕怪兽! 那么“蜮”又是什么呢?
据《礼记注疏·祭法》中记载:“泽精谓之蜮。”可见“蜮”是水里的精怪。 关于这种精怪的传说在西汉初年就已经出现了,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曾经谈到过“蜮”的问题(可能受到了当时人们的认识的影响),说它是一种会含沙射人的生物(见本文开头引用的那一段内容)。但是关于它的具体形态和来源却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直到东汉末年,神灵崇拜之风盛行,人们开始相信神话故事中所描述的内容都是真实的,于是便把《诗经》和《楚辞》中的那些对“蜮”的描写当作事实来看待并加以推崇,这就造成了对“蜮”的认识上的混乱局面 二、从现存文献中推测“澜”的来历及其属类 由上文所述可知,“澜”是一个来源于远古时期的名词,而且它本身就有“妖怪”的含义在里面,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它在早期应该就是一个与妖怪有关的词汇,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名称或称呼。 从一些历史资料的记载来看,古代的某些地区确实存在这样的文化现象——他们把一些具有特殊含义的词当作自己的祖先或图腾来崇拜。 例如山东临沂地区的苍山一带(古代属于鲁国领土)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先有兰陵,后有孔子."[31]这说明这里的居民认为自己是兰陵氏的后裔或者同族人;另外在山东曲阜孔府内也曾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写着两行小字:“我兰陵居孔子之东,故号‘东鲁’”。这些都说明兰陵氏在当时确实受到了当地的重视 而关于兰陵氏的起源,目前尚未见到其他资料作进一步的考证,不过笔者猜测他们可能也和“蜮(yù)”有关:因为“澜”本义指水的波澜起伏,而这正符合“蜮”的形象特点——“含沙射人”——所以说“澜”很有可能是以“蜮”为主体所形成的一个新名词或词组,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了新的种族名——“澜族”(或者说“澜夷”),而后才逐渐演化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文字。
笔者认为所谓“澜”就是由“蜮(yù)”衍化而来的一种水妖或水怪群体 三、再谈“龙伯国人”和“巨人国的国王” 有人认为“龙伯国人”就是指居住在长江下游地区的渔民们,因为这里经常可以看到大型的鳄鱼出没;同时也有人把它解释成为“洞庭湖龙”的意思;还有人说他们是来自海外的大食人[21],这种说法似乎有些牵强附会,令人难以信服…… 其实,这完全可以用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来解释清楚:既然已经知道了“龙伯国人”的具体居住地点和范围,那就说明它们本来就是一个具体的种族名——而所谓的种族就是一群有着共同血缘关系和文化背景的人的集合体,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按照上述逻辑,只要我们能找到这个种族最初形成的依据就可以弄清楚它们的来历了。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只要能够证明古书中的“龙伯国”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国家即可。可是,要想做到这一点却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点;另一方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又要回到当初那个问题上了么? 四、结语
“澜”和“龙伯国人”并没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后者只是一种民间传说的产物而已 ——至于其中的缘由,恐怕还需要进一步去挖掘才行吧......最后补充一点:
1.《神异经》成书于魏晋时期,而《山海经》则早已失传,两者之间并无直接关系;
2.关于“无足”的问题可以参考一下我的另一篇回答: 如何看待《山海经》中的「无足」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