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属于五行属什么?
这个字有四个意思,一是形声词,就是名词“温暖”和动词“使……暖和起来”组成的合成词;二是形容词“热乎的、温暖的”的意思;三是名词,指北方的寒冷天气——这个名词一般用作定语,如《战国策·楚策四》中的话:“北有燕赵之收藏,南有吴越之瓷釉,东有淮海之鱼盐,西有羌蜀之丹漆玉石。”这说的是地理位置,其中南面是吴越地区(以今江苏南部到浙江大部为主),西面是羌蜀之地(大致包括陕川北部和云贵一带,因为出产丹青也就是矿物颜料而得名),而东面和北面的地域则分别用“东海之鲍鱼”和“北方之骏马”来代称了;四是名词,指南方炎热潮湿的天气——“南方暑湿,北方寒燥”。这种语境下“南方暑湿”里的“南方”并不是方位名词而是指地理概念上的“南方”——与现在汉语里“我南方人”的那个“南方”不是同一回事,当然也不是“五行学说的南方火”那个意义上的“南方”。
那么,作为名词使用的“南方”究竟是哪个意义呢?这个问题就涉及上古时期的方言分布了。根据近代学者的考证,古汉语有七大方言区:中原官话、汉语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客家话、闽客混合语系、粤语、吴语。其中中原官话是古代的中原雅言的正音,江淮官话是周朝时的国语周语的发音正脉,客家话是汉朝时期从河南迁徙过去的移民带过去的发音,所以可以确定,在周秦之前,汉语言的主干就是上述四种方言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而在春秋战国时期,除了上述四大方言外,还有一种重要的官话——齐语。齐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齐国是东方大国,并且齐国的首都临淄人口达到百万之多,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这样大的城市发展,必须有足够的原材料供应才行,因此它必然是一个交通枢纽,货物集散地,这样一来各种商人汇聚齐国,他们为了便于交易和沟通,就会使用一种统一的商业用语,于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新的商业型地方性官话,这就是所谓的齐语。 正因为齐语是商人间流行的用语,所以它的特点是简洁而且词汇量较少,不像中原官话、江淮官话那样,有许多表示语法意义的虚词——这也使得齐语具备了后来的普通话的所有特点。比如我们现在说话都是一两个字一个单位的,这是因为当时的齐语已经具备了汉语基本的语法单位“双音节词”——这也是后来现代汉语的基本形态。再比如说现在的中国人说任何一句话都讲究主谓宾的顺序,这是因为齐语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样的语序,所以才有了这种语序标准。齐语实际上就是汉语最初的标准语,也是后来的四方官话的基础,只不过随着时代发展,原来的齐语失去了地位,但齐语的一些特点和用法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并传播到了其他方言之中。
如果题主的问题指的是五行学说中的五方的“中央土、东方木、西方金、南方火、北方水”的话,那么这个顺序显然是不对的。事实上,按照周秦之前的传统,应该是“木火土金水”这一顺序来的——至于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次序就不细说了。
我认为这个字的五行应该属木而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