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五行是什么?
在《易经》中,“五行”是用来表述物质运动的五种状态。它来源于对万物形态和作用的观察:大圆而运动不息的月亮叫“阳”;小圆而静止不动的太阳叫“阴”;树木、青草长得茂盛的,是“阳”;草木枯萎的,是“阴”;水往低处流的,是“阳”;水往高处流的,是“阴”....等等。《尚书·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实际上是五种物质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后来,人们用阴阳来表示一切事物的性质及其对应的状态。万事万物都可以用阴阳描述:白天属于阳,黑夜属于阴;春天属阳,冬天属阴;干燥属阳,潮湿属阴;寒极生阴,热极生阳;....等等。
这样,五行与阴阳就构成了中国哲学的一个最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可以解释一切事物以及一切事情的发生发展规律。后世的中医,就是在这五行的框架内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及各种各样的疾病现象的。 当然,现代科学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把人体简单归于“阴”或“阳”的一部分并赋予其某种特性是缺乏科学性的。但是,如果完全割裂开来,不把阴阳五行看作是一个不断演化着的动态系统,而是当作某种固定不变的自然定律来使用的话,这种看法也是片面的。
事实上,我们虽然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物质的运动,但我们能够直接感知的是这个运动中各种不同的状态。人们往往根据这些不同的方式、状态来区分事物的性质。所以,中国古代哲学家用阴阳来表达万事万物的性质,并用五行来表示其在不同状态下的多种组合方式,正是基于人们对客观世界观察的结果。这是符合人类认识的规律和逻辑的。这种认识方法同样适用于中医学领域。几千年来,中医都是用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来研究病理现象,用阴阳五分法来阐述病理变化的。这在当今这个高科技的时代,并没有显得过时。相反,正显示了它的生命力和简洁明快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