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五行火字?
五行,金木水火土,这里的水,一般是指河川海洋之类,即流动性较大的液体。 火,在古文字中书写为“𡝑”或者“𡔀”,这个字形跟燃烧的火焰的象形有关。《说文》中解释为:“火,南方之行也。”也就是说,所谓的“行”是“道路”的意思,而五行中的“火”指的是太阳运行到南半球时所经过的路程。
那么什么是“南方之行”呢?古人把地球分作八个方位,每个方位对应着一种季节,一个方向,其中,正南方的方向被称之为“朱雀”之方。又因为正南方属夏,万物生长茂盛,颜色也是一片青翠,所以又称这一方位为“苍龙”。 在春天的时候,太阳由东向西行进,到了南方,天空中最明亮的象征就是“朱雀”;夏天时,太阳由南往北移动,在天空中最显眼的就是“苍龙”。所以从春到夏,天空中的主要标志物就从“朱雀”变成了“苍龙”。
而秋季来临,太阳由北向南移动,天上最显著的标志就换成了“白虎”;冬季来临时,太阳由西向东移动,空中最主要的星象又变成了“玄武”。所以从秋到冬,天空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白虎”“玄武”。 这样四季轮回,周而复始,太阳每天从一个星座跑向另一个星座,一天内就会有一个特定的星象在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
《礼记·月令》中记载了古代帝王在春季祭日、夏日祭地、秋天祭月、冬天祭天的仪式。其中的“祭日”和“祭火”都是要选在春分这一天,理由是太阳在这个时间点达到它的“南郊行”的最大值;而“祭月”则是在秋分之日,原因是月亮在此时达到它“南郊行”的最大值。所谓“南郊行”的最大值,就是用现在的天文术语来说就是“公转轨道最大射高”(或称“近日点”),此时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最近,“南郊行”也最长。
后来人们把太阳一年内的“南郊行”分成五段,每段六十度,称之为“五星”,它们分别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而这“五大行星”正好又对应着现代天文学的五颗行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这其中“火”的位置刚好在春分和秋分之间。 所以现代科学将“东南西北”再加上一个“中央”,合称“八大行星”,而“中间”那个星就是太阳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