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五行属什么?
五行的提出,起源于古人对自然界和生命的观察与认识。《论语·阳货》中记载了孔子的话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意思是老天爷给我的使命,谁也别想阻挡我的天命之路!孔子的话被记录在儒家经典《论语》之中,影响极为广泛。后世之人看到这句话,便纷纷效仿孔子的“五行”说法。 孔子生活于春秋末期,此时周王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而诸子百家的学说正是兴起之时。各家各派为了证明自家的学说正确无误,纷纷开始挖掘古书,考证古史,意图从古代的典籍中寻找依据。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五行之说开始泛滥。
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间世事,都被纳入到五行之中进行解释。比如《周礼·大司乐》记载“乃奏黄钟,歌大吕,舞圜丘之乐。以祭天神。”其中黄钟、大吕都是钟磬之类用于配乐乐器,而被赋予五行的意义则是后来之事。战国中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应同》中记载“黄钟之宫,音之本也,比于人民,太蔟为之君……大吕之宫,音之本也……阴阳之变,岁月之行,二十有八舍一而成章。”将各种乐器的音色比附于五行之间。而阴阳的变化,岁时的流转也被比附入五行的生灭运行之中。总之只要是有形之物就可以被赋予相应的五行属性进而被囊括进自然的循环规律之中。
秦统一中国以后,推行焚书坑儒政策,大量典籍被毁,许多古书只能以抄录的方式流传下来。在这样的环境下,错讹难免,五行之说的混乱也是不可避免的。两汉时期,阴阳学兴盛,很多学者都致力于整理古代文献,但限于当时的条件,许多古书要么缺佚,要么难辨,五行之说也是一团混乱。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文化学术中心南移,诸多古籍得以陆续重见天日,学者们对古书的校勘和辑佚工作也开始进行。在这一过程中,五行之说渐渐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