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在五行属于什么?
紫是红蓝结合而成,红色五行属火、蓝色五行属水 这样一结合就有了“水火既济”的意象,所以紫色又被称为“火水”,而火水即心火与肾水的结合,因此紫色也代表着心肾不交。
五脏之中,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属火,肾属水,心火必须下温暖肾水,才能使肾水不寒;同理,肾水上滋润心火,才能使心火不烈。
心火和肾水就像两个小火车头一样,一上一下,一燃一浇,只有保持平衡,这小火车才能正常地行驶(燃烧+降温)。 如果心火太旺了,那就成了“上火”了;如果肾水太少,无法制住心火,就会出现“虚火”现象。同样道理,如果心气虚了,不能推动血液正常运行,就会使肾脏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肾虚”。
古书有云: “心不足则病,淫邪发梦,惊悸健忘,流溢语言。久视伤心,久听伤神,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暴怒伤阴,劳忧伤心,思虑伤脾,饥饱伤胃,过饮伤大肠,久坐伤血脉。大怒伤肺,喜伤心,忧愁伤肝,恐惧伤胆,劳苦伤肾,饱食伤脾,妄思伤胃。
总之,一切疾病皆由心生。” 所以中医调理时总是从心入手的。
五色,即青、赤、黄、白、黑。中医认为五色与五脏、五劳、五津紧密相关,分别为:青色为肝色,赤色为心色,白色为肺色,黄色属脾色,黑色为肾色。
其五劳对应为筋、脉、肉、皮、骨;五津对应为汗、涕、唾、泪、涎。若五脏气血不足,则内邪相因,使五脏病变显露于五官、五体、五部。所以,五色不仅代表五脏的生理之色,而且在病理情况下,也以不同的色泽显露于外,病象通过五色显现出来了。因此,根据五色主病,可以诊断疾病。
颜色与五行之间的关系为“青色属木、赤色属火、白色属金、黄色属土、黑色属水”,其长生、旺盛、衰败、休憩、囚禁的周期循环是生,克,退,生,克,退……的更替规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而色诊的诊断法则是“主明因地因时”进行辨证分析。青色在中医色诊里有青黄带红,血色充盈的正常色泽,也有病色。
病色青分为四种:
1、淡青色:为肝木乘脾土,其病多病于胃,出现胃脘,胃心(不是西医所说的心脏的胃心,而是人中医经络上的胃心)隐痛等症;淡青色主胃弱。
2、青黑色:为肾水又克肝木,其病多病于胆,出现胆心隐痛,口苦等等。青黑色者胆弱。
3、青白色:是金来刑木,病在大肠,多为大肠炎,大便失常,便血,虚寒,腹部隐痛等等。青白色主大肠弱。
4、深青色:为肝郁太甚,肝脏有疾,多出现腹胀,头晕,易怒,心胸不舒郁症等症状。深青色者肝弱。
淡青色,青黑色,青白色都是本色变浅的缘故,都不是本经的病,而是由于被“生,克,退”的关系,而使本身经络和脏器受到影响,出现气血不通,经络堵塞和阻塞,脏器机能失衡,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生理机能,以致出现上述的种种症状;病而未入本经,都还没有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