鈚的五行属什么?

申屠一熙申屠一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解字》中“鈚”字的注释简体部首是“金”,异体字部首是“釒”。《康熙字典》中“鈚”字的部首则是“钅”。 “金”“釒”与“钅”属于同一个部首。古代“金”“钅”不分,所以两个部首的字表是重合的。 根据现代汉语,“金”表示金属元素或金属矿物;“钅”表示有锋利的刀尖,这里的“刀刃”也就是指代金属。 所以从现代汉字造字角度来看的话,“鈚”字应该归属到“钅”部(现在的汉字规范上,一般把“钅”作为“金”的偏旁)。

然而这已经和五行没什么关系了。 《尔雅·释木》中“檖”字注解说:“梨属矣……其树丛生。”郭璞注:“今人呼棃为梨树,蜀人呼檖为檖梨。”《庄子·山海经》中“梨”字注解说:“似蘇,赤色而小。” 这里“梨树”里的“梨”字,最早见于金文,字形如同一个倒立的“木”和一个正立的“未”,其中“木”代表木头或者树木,而“未”代表的是水果,整个字形就像是在表示一种“未成熟的木”,这种“未成熟的花朵或者果实”其实就是植物的花期或者果期,因此“梨”字的本义就是“尚未成熟的花朵或者果实”(当然,因为“梨”字最初从“木”,所以“梨”字也指称木头、木材)。战国文字加重了“木”的部分,成了现在的“梨”字。 小篆的“梨”字,变成了三个形状不同的部分,而且“木”和“未”的部分分得清了。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一种新出现的“梨”,称为“香酥梨”,这种梨在熟后能变成粉红色,皮很薄且无粗皮,果肉是雪白的,肉质细腻如蜜,味道极甜。沈括说这种梨花青如木瓜,熟时颜色变为纯红,皮比木瓜还薄些,肉也很嫩脆,甜味更加浓重。 这种“香酥梨”传入日本后被视为珍品,后来明代著名作家冯梦龙写了一本书叫《智囊补》,里面提到有人将这种“香酥梨”带到日本去献给孝明皇帝。 我曾在一篇关于五行的文章中说过,古人所说的某一个行某一行,其实指的是某个自然界的“类”,这个“类”可能包含很多具体的个体。比如“水形”,我认为是指水这样的流动形态,它包含了河流湖泊等所有和水有关的对象。又比如“火形”,我认为是指出火的姿态,既包括了熊熊烈火,也包括了烟头上的红火以及篝火中的慢火。

“梨形”也是类似的道理,它可以泛指所有的梨,也可以特指那些长得像梨的形状却不一定是梨的植物,还可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杂糅”,即各种形状的梨或者相似形状的果子都算在一个“型”里。 那么“金形”呢?从古代字书的解释来看,“金形”包括今天的斧头、镰刀、针、锯等等一切带有利刃的工具,这些工具虽然形状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都具有锋利的边缘。

后威后威优质答主

鈚是2004年合成的人造放射性化学元素,它的原子质量为244,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104位,化学符号为Rf,由德国人在德国达姆施塔特用重核碰撞的方法经多次核反应合成,为了纪念德国重力物理学家约翰·威廉·里希特,而命名的这个元素。由于鈚只能通过核反应合成,而没有发现它有同位素存在天然的放射衰变系,因此把它作为一个人为合成的化学元素处理,归在钅字旁,定名为鈚。

命名这个元素时,选用的汉语语符是“鈚”(音释:Ri),《说文》:“马能里车也,从马从里。”这里用作的形符“里”,本义是指田中灌溉的道路,后又用来指疆野和道里(距离)等意义,后来“里”字又与里、悝、悝、狸、离、漓等字混用。这里选用的“里”字,既没有用本义,也没有用引申义,只采用了其形体作为人为合成元素的字旁,字的读音则采用了纪念人物里的“里”字的音。

按照五行学说,属金者包括:金属,坚硬,刚强,严肃,具有收敛、下降,肃杀的性质和作用。自然界中有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元素。人体内部的骨骼、指甲、牙齿等等坚硬的组织形态,人体外部的毛发与体表肌肤等,以及唾液、大便等排泄物,都属于“金”的范畴。总之,大便、头发、骨骼、指甲、牙齿及与之有关的疾病,都属“金”的范围,因此,鈚字五行属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