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字属什么五行?
“母”字的阴阳属性,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也就是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而现代科学认为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有往北移动和往南移动的时候,分别产生热量和寒流,南北纬30度左右的地区获得的热量最多,形成热带,此时为春、夏、秋三季;而在30度到65度之间获得热量最少的地区成为温带,产生季风,四季交替,这个区域主要分布着一些文明古国,如中国、印度等;再往上,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到达极昼范围,为寒带,只有寒冷季节,没有温暖春天了,这里是地球上生存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但却是生物进化最快的地方,因为环境选择的压力极大,所以这里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带。
那么根据上述理论,我们不难发现,从热带到寒带的气候带上,任何气候带都适宜生命存在,但是以热带为最好,寒带则最差(虽然这里有物种最大的多样性);而从东西方文明的起源来看,同样也适合生命的诞生,但由于西方在纬度上更靠北一点,气温偏低,所以原始人类在南方古大陆繁殖后,才沿着非洲草原一路北上来到中东和欧洲,又经过漫长的航海时代来到北美洲和大洋洲,最后抵达极地,而在东方则是另一条路,经过亚洲东南部进入东亚,又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开始萌芽,并逐步蔓延至整个华夏大地。
“母”字在五行中应属于阴土,南方温热之土,而不是北方寒冰之土。
古人为了研究五行情势及变化规律,创造了一种假定,把万事万物分别归属于五种基本物质运动--金木水火土,称为五 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哲学基础。五材(金木水火土)即五行。其相生次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 火,火克金,金克木。古人又依据五材的运动形式,分别代表了五种不同的基本气。相生相克是维持事物正常运动、保持动态平衡、促进生命活动的根本条件。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其核心内容,一是五行本身的特性,二是五行间的相生 相克关系。五行的特性,《内经》用五个字来概括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相生相克为五行运动的基本方式,相生是肯定,相克是 否定,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推动五行运动,促进着古代的思维。
五音(角徵宫商羽)是五种不同的音调,古代分别用五种不同的材料制造的乐器来演奏出来的。角(jué),为木音,在以宫为第一音的五声音阶中,排在第一。
在中医学中,五行被用来概括人体及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了人体的五脏的生理功能,把人体的五脏分别与五行的木、火、土、金、水相类比,脏和腑、形和神,彼此相关,组成五个功能系统,同时说明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的联系。由于五行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因此,五脏也具有了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阴阳的相对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