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属五行的什么?

劳国轩劳国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大义》云,“石者,阴阳刚强之性,坚质无形,由水火土而成。” 首先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五行大义》是南北朝时期梁代学者徐叔玄写的关于五行的著作。书中有对五行性质的概括,对后世影响很大。徐庶玄认为,“石”是阴柔(阴性)和阳刚(阳性)这两种性质的综合。也就是说,“石”兼具了阴性和阳性的特点。 “坚质无形”中的“坚质”指的是固体、坚硬、实体等意思。“形”有形状、形态之意。“坚质无”中的“无”通“物”,指一切有形之物和现象。所以这句话连起来就是,“石”的性质既是阳性又是阴性,并且具有实体的性状。

第二句话中,“水火土”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或物质。这五种元素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粒子,被称为“五行之源”。后来演化出阴阳学说,于是五行再分阴阳,即木火土金水分为阴阳两类。“成”字有造成、形成之意。这句成语连起来的意思是,“石”是由金、水、木、火、土组成的。其中金生水,水木火土为相生关系;土克水,木克土,火克金,金克木,互为相克。

第三句:“阴阳刚强之性。”“刚强”指阳刚,与阴柔相对。“阴阳”前面已经有了解释,这里不再多说。所以这句话连起来就是,“石"是具有阴阳两重性的物质,且表现出阳刚的特性。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到,“石属五行”这个说法是有据可循的。但是现代人大多不理解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道理,因此也看不到“石属五行”背后所蕴含的科学意义。如果明白这个原理的话,那么看到石头就能知道它是由金、水、火、土、木五种成分(元素)构成的。同时也能认识到,虽然石头表现出阴柔(阴性)阳刚(阳性)两种特性,但主要还是偏重于阳刚这一边。

松旭宇松旭宇优质答主

在堪舆家眼中,宇宙由金、木、水、火、土五者构成,称为“五行”。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五者是物质生成的本源。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是运动变化,它们之间的变化是通过相生相克的规律来实现的。宇宙间所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用五行来归类,即以五行配属万事万物。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土属五行之一。在堪舆家们的五行配属中,大凡为五方中的中央方、五色中的黄色、五脏中的脾、五音中的宫、五味中的甘等都属于土。土有生成、承载、受纳等德行,故堪舆家认为,土主生化万物、万物生长收藏,故堪舆家认为,土有滋润、肥沃、生发、受纳等德行。由于土具有这种生化不息的功能,故堪舆家认为,人与土亲,人赖土生存,人的命禄来源于土,土是生命的载体。所以,五材之中,以土为贵。

在堪舆家眼里,土为万物之本,为城郭之基。土有承载、负载之意以及生长、生化、受纳、包容之德。所以,在堪舆家的眼中,山川大地无非是五行之气的显现。有生命的人体也是五行之气的呈现。故,人与地有同类相关的感应。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