孞五行中属什么?
“子”字在《说文》中是这样解释的: “儿”字的解释如下 由此得知,子是由“儿”演变而成的新文字,而“儿”在古代是没有“心”这个部件的,所以“子”的字形演化也应当是去掉“儿”的字形,然后在右上方加一个“心”,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子”。 所以“子”是象形字、会意字,其本义应该指婴儿(今繁体字“子”本作“孒”)。
那么有人就问了,古代的人为什么用一个象形字来表示“心脏”的意思呢?这不是很奇怪吗? 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古人造字非常谨慎,一个字往往有多种含义而且常常意思还接近,这个时候就需要加以区别了——通常的做法就是在字旁或者字尾添加一个表示意思偏差的偏旁以表示意义的不同。比如“高”字,上面部分是个“圭”,表示与天地相通,下面部分是“口”,表示人的身体,合起来就是“人站在地上很高”的意思;再比如“下”字,上面是“止”,下面是“一”,本义就是“地往下延伸的一端”。
同理,“子”表示婴儿,说明它是正“子”,而“孓”或者“孑”则表示独“子”——即只有一条腿的婴儿。 古文中,“子”和“孓”经常通假,但是“子”代“孓”的时候,一般都是“子”字旁加个“犬”,构成“子公司”的“子”。此外还有“宀”(宝盖头)加“子”的字,如“寝”、“宇”等字,这些字也是表示房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