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五行中属于什么?

阳泓宇阳泓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雁(yamagami),从字形上看,上面是“隹”,下面像是“止”。 “隹”表音,读音为“zī”;“止”表意,指足迹,引申指停止、终止。整个字的意思是指鸟儿飞得很高很远,最后没有力气了,所以“止”在上面。 《说文》中说这个字的意思是“高飞而远举之鸟也”,解释得很传神。 但是我注意到,古书上面经常用这个字来表示“阴”或者“月”。这就比较有趣了,因为“阴”和月亮都有“圆”的意思。例如《论语·述而》里面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的“逝”就是“阴”。

《周礼·春官·眡祲》中有“掌十辉之事,以观妖祥。一曰晦冥,二曰朔,三曰望,四曰既望,五曰朔后八日,六曰望后八日,七曰晦,八曰春分,九曰秋分,十曰冬至,十一曰夏至,十二曰白露,十三曰霜降,十四曰小雪,十五曰大雪。”其中每个月的名称都是和它对应的农历时间,也就是说,每月的第一个节气是“始阴”,这个月就叫做“始阴”,这个月里的每一天都可以用上述单词来表示一天的时间,每天都是在这一天开始慢慢变得明亮起来,到每一天的最后又恢复成阴云密布的状态。这种描述非常形象,也很有诗意。

那么一个月有多少天呢?汉代的经学家们认为29天,但是按照现代科学计算的话大概是30.4天。于是汉代人就设置了“虚”和“满”来表示闰月。具体的方法是:遇到双数月份的时候,如果有“晦”“朔”“望”的情况,那么这个月份就成了“满”月;如果这个月没有“晦”“朔”“望”,那么这个月就是“虚”月。有了“虚”“满”我们就可以知道每个月大概有多少天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古人所说的“晦”“朔”“望”和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日期是不一致的。他们观察月亮的位置得出“晦”“朔”“望”的时间,其实是在农历的月末、月初和月中,也就是新月出现之前的半个月。在这半个月里,每个月的第一天都是“晦”,每个月的最后一天都是“朔”,每半个月里有“望”的一天。这样看起来,“晦”“朔”“望”似乎每天都在变化。其实不是的,这是农历的一个周期,它包含了新年、春天和秋天,而我们通常说的“初一”“十五”则是这个月中的某一天而已。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要用“雁”字表示“阴”了。因为在农历的月末,太阳和月亮都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大地一片萧索,群鸦归来,天地之间只有它们两只飞行的物种能够看得见,所以就用了“雁”字来表示阴。 顺便说一下,古人把“月”字中间的一横拉长,变成了一撇,意思是把“月”字分开,用半拉月光的意思来指代整个月亮。这种写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