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五行属什么颜色?
五行是古代中国人依据万物所具有的性质而划分的五个基本元素,即木、火、土、金、水,并用五色(青、赤、黄、白、黑)代表五脏(肝、心、脾、肺、肾)。 《尚书·顾命》中有“史皇羲司天文”; 《礼记·玉藻》中有“冕八旒,黄琮五”; 《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有“祀五帝”及“造舟为梁”; 《战国策·燕策三》中有“臣闻明王之国,伐国不求名,侵敌不求利……攻城夺邑,以肥天下”; 西汉刘安著《淮南子》中亦提到五色与五行相配: “东方青色为春,春天生于雷,主生而长,其象为龙,故日青龙;南方赤色为夏,夏天生于暑,主养而长,其象为蝉,故日朱雀;中央黄色为季夏,三夏已过,阴气微,阳气盛,其象为熊罴;西方白色为秋,秋天生于凉,主收而藏,其象为兔子;北方黑色为冬,冬天生于寒,主杀而藏,其象为乌龟蛇。” 又《汉书·律历志》中记载了西汉学者邓平等人制定汉朝第一部正式历法——《太初历》的情况。
此历法将黄道附近一圈分成365.207641683日,平均每年有365.20764日,4年有余出1日。 这一分法被后世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公历”。 在此之前的帝王制历大多根据占星术,将黄道附近的天空划分为28个星区,每一星区由七个星座中的一个或几个组成,每个星座都有相应的象征意义和颜色,并分别隶属于五行之一。如北斗七星属坤,其色青;南十字宫属离,其色赤等。
但《太初历》制定后,帝王制历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安排节气的时间分配,并且固定在每年的春分(公历3月21日至4月5日)或秋分(公历9月23日至10月8日)定阳历的“立春”或“立秋”,而不再根据占星结果来划定节气的开始日期。这样二十四节气就在农历中保留了下来,并且沿用了下来,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农历的阴阳属性也由此而定。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五行学说对中华文明的影响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