烑的五行是什么?
烑(yáo)姓源出上古,帝喾高辛氏之子契曾居商,其裔孙子昭明以祖名为姓,称昭氏。东汉时蜀郡昭烈帝刘备以昭为姓;南北朝梁国公萧昭之;隋唐时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昭献先生李密;《全唐诗》编者昭代皇帝李忱等,皆以昭为姓。 另据《通志·氏族略》载:“昭氏,世居南阳,魏、晋间因战乱南渡长江,定居晋陵。”这里所说的昭氏是指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姬僚的后人,公元前514年为避祸而姓昭。 以上各支昭姓来源不同,但都有昭字为姓,故统归“昭”姓处理。 一.姓氏渊源:
1.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末期纣王宠妃妲己的姓氏,属于复姓所改。据传,商纣王有宠妃妲己,姓侯,又名妲己。她原是有苏氏部落女首领之妾,因其美色而被献于商纣王,深得商纣王喜爱,遂专宠她一人。因为妲己姓侯,所以也称她为“妲侯”。
2.源于姜姓,出自炎黄二帝之臣大庭氏之司马,属于以官职为名。传说炎黄二帝之时,设有司徒、司马、司空等官职。其中司马掌军事,位尊权重。大庭氏是一位贤德的大臣,他的司马称号,被后人所沿袭。司马的原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处,后来迁至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处的晋祠内。司马也被称为“太原司马”。 大庭氏之司马传至秦朝,有一支子孙被赐姓司马氏。 3.源于地名,出自周武王封弟姬叔振于宜城之域,属于以都城及地名为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周文王第十五子叔振,封宜城君,其地今襄州宜城县是也。”宜邑县,秦朝时期改为宜城县,东汉建安年间并入襄阳,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复置,属襄阳府。
二.迁徙分布: 唐朝末年,中原动荡不安,士族平民纷纷外逃,有不少人在南方定居繁衍。此时,昭姓也有很多人南迁,主要集中在福建和浙江两地。到了宋朝,南方各地昭姓发展的很兴盛。 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严禁汉民拥有铁器,并限制汉人上山打猎,规定“汉族妇人禁止穿丝绸”,还规定“凡民间马、牛、驴、猪、犬、鸡等畜,只许养做数头,多者尽行捕官”“田舍人家不许养鹅鸭”等等。在这种残酷的经济封锁下,许多汉人生活陷入困境,大量流民四处转移。这一时期,北方人口急剧减少,而南方则得到很大发展。这一时期昭姓人由北及南迁徙的说法居多。 明朝初年,山西人口大量外迁。明太祖为了控制蒙古鞑靼部,将陕北民众迁往山西,史称“移民边功”。此次迁徙的主要目的是戍边屯垦,因此大多是青壮年男子。他们分别被分给卫所军队为军户,负责守卫边疆,同时从事屯耕生产。此后数百年间,兵籍与户籍相连,这些人世代成为军户,不得脱籍。他们的名字也被记入当地史册。这些人的后裔,现在多被称为“军户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