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印什么意思啊?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是古人根据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而总结出来的物质形态。 木代表一切树木和绿色植物; 火代表一切燃烧物; 土代表一切土地和大石头; 金代表一切金属; 水代表一切液体和河流湖泊等。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即所谓“五行相生”。 还有五种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即所谓“五行相克”。
在中医临床上,医生常常根据病人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病人的体质进行分析,然后判断其五脏之病的寒热虚实以及阴阳偏衰等情况,再据此进行用药。而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五脏又与五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应该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平衡主要是五脏平衡,而这种平衡又主要取决于阴阳的平衡。如果人体阴阳任何一方发生偏盛或偏衰,就会破坏人体的平衡状态,从而出现病态现象。 而五行学说则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的去理解阴阳学说。 首先,我们可以把五脏看成是阴阳俱全的五个脏腑。因为阳极盛则热,阴极盛则寒。当我们看见一个病人出现高热时,就表明该患者的阳气极盛,同时阴液被耗损极大,此时就应该采用清热泻火的办法来治疗。而如果患者出现四肢冰冷,脉沉细的症状,就表明该患者的阴气极盛,此时就应该采用温阳补气的办法进行治疗。
其次,我们还可以把五脏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五行生克制化的过程。如木旺则火炎,木枯则火熄,就是说木能够生火,但也能抑制火。在正常情况下,木生火,火盛则木焚;但是在病理情况下,由于木亢反伤津,导致火不旺盛,这时就需要水的滋润了。所以医生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实施具体的调理方法,即所谓的“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