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仔结局是什么意思?
张保仔,原是广东新会一带的海盗,清政府为杜绝海盗滋生的原因,实行“海禁”政策,规定民间船舶不得擅出海,违者予以严行惩罚。这就造成海盗滋生,民不得安。
而张保仔本是农民家的孩子,父母早亡成了孤儿。他十二三岁便在新会一带出海做苦工,后来加入海盗队伍。他头脑机敏,胆大心细,在劫夺商船时屡建战功,被海盗头目平家村提拔为“军师”。
1806年,张保仔奉命带领部分海盗进攻澳门附近的葡军炮台。张保仔利用地形,组织力量,出奇制胜,生擒葡守军100多人,把葡萄牙人打得大败而逃,在澳门留下了辉煌的战绩。张保仔的名声威震南洋海上,各国商船争相向张保仔请降。英、美等国甚至与张保仔签订协定,自愿成为张保仔的“保护国”。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轮船甚至悬挂张保仔的旗帜,表示对张保仔所劫持的商船无条件投降。
张保仔与平家村闹矛盾,后来与郑一嫂结亲,娶平家村的义姐郑一嫂为妻。郑一嫂本名郑翠翠,本是大名鼎鼎的海盗郑一家的家妓,后被郑一救出。郑一死后,郑一嫂又嫁给平家村,成为平家的义姐。张保仔与郑一嫂结婚之后,海盗更加发展壮大。
郑一嫂与张保仔同心协力,招兵聚将,使海盗船由一百多条增加到八百多条,人员由两万多人增加到15万多人,成为清代第一大股海盗集团,他们活动范围北至浙东沿海,南达澎湖、吕宋,西及台湾、越南、柬埔寨、马来亚一带,东迄日本、琉球。
张保仔的海盗集团劫取的外国商船和货物数额巨大,严重地打击了外国殖民主义者的利益。当时东南亚一带的荷兰殖民主义者,十分害怕张保仔集团,甚至把这支庞大的中国海盗船队,说成是“郑家与张家的联合舰队”。可见张保仔的威名震惊东南亚。
后来,张保仔见清政府开始实行所谓的“解禁”政策,便率部分海盗船队“归正投诚”,向道光皇帝请降。清廷于嘉庆四年(公元1799)发布招安海盗令,并答应给予“抚番”官职。张保仔见此便率部分船队投了降,并受到清朝的重视。朝廷封他为水师提督,正二品官位,授予花翎顶戴,赐黄马褂,把郑一嫂封为二品夫人。张保仔归正投诚之后,成为朝廷的爪牙,与同党划清界线。但他并不甘心。而清廷在张保仔投诚以后,就把他当成对付其他海盗的一颗棋子,并没有真心对待他。
张保仔因功升官,被封为清廷的海军将领,被派往福建一带,但张保仔与清廷之间早已矛盾重重。清廷虽然招安了张保仔,但实际上并没有给张保仔以军事上的实权,只是让他在太平盛世之下充当清廷的门面。张保仔与朝廷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张保仔愤愤不平。
他虽然归正投诚,但内心深处却始终念念不忘自己那股庞大的实力,以及在大洋之上称霸的往日雄风。而且,张保仔一直对清朝怀有怨恨之心。他归正投诚后,清廷不但不把张保仔当回事,而且还不时借各种借口刁难他。这让张保仔愤愤不平。
张保仔开始与海盗郑一嫂秘密接触,与香港的海盗郑氏相勾结。张郑的勾结,终于被清廷察觉。清廷认为这是叛国投敌,便以此为借口,下令捉拿张保仔,张郑集团受到沉重打击,实力大损,张保仔集团迅速走向衰落。
后来,清廷下令全面捉拿张保仔一伙。张保仔的亲信被擒被杀,最后张保仔和郑一嫂在海上被清兵围得走投无路,他们最后选择自杀了,张保仔、郑一嫂夫妇殉难,结束了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