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的故事?
你看过《吕梁英雄传》吗?那上面介绍过一位爱国志士,名叫刘明山,后来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刘明山小时候,跟一个教书先生学写字。有一次,刘明山学写“千”字。他照着字帖写了几遍,就给先生看了。先生看了看,给他改了一笔:“这个字少写了一笔。”说着,又在字的头一笔上划了一道儿。刘明山把笔拿在手里,琢磨了好一会,这才恍然大悟:“这一笔怎么这么小?”他问。先生指着那个小点点说:“那一笔就叫‘点’,不是也是一笔吗?”刘明山不服气,“咱们这儿说‘大点娃娃’,‘点’哪有这么小哇?”
他看先生不说话,更来气了。提起笔来,在那笔“点”上面加上一大“点”。“你看怎么样?” “哎呀!”先生拍着手说,“这就对了,这才像‘千’字嘛!”
“原来少写一点不行呀!”刘明山得意地笑了!
有个洋状元,名叫蒲殿俊,本来是个穷秀才,考秀才的时候,四篇文章他只写出了三篇,但是他敢大胆作弊,把本来已经写出来的一篇又写了第一遍。交卷的时候,他只交了三篇,刚好凑数,没想到他被录取了。这一下子让他高兴的得意忘形了,他想:“考试时少写一篇还能被录取,要是学些洋本领,那不得称王称霸不成?”于是他就卖了家业,到外国去留学,专学政治、法律,后来他不仅学到了许多外国知识,也学到了外国人的胆量,他比刘明山更加厚脸皮。他去考博士,主考官见这个人在国外学了多年,就让他在国内随便写个博士论文。蒲殿俊这可急坏了,他哪里有这本事呀!想了好久才想了一个办法。他对主考官说:“我在外国时听过一个博士答辩,那个博士生说的都是洋文,我也听不懂。我说就写这个答辩是不是可以。”蒲殿俊一得意,把那答辩者的姓名和主考官姓名一股脑的都给忘掉了。主考官听了笑了。他说:“可以,这可是难得的资料。”于是这洋状元蒲殿俊就当上了博士。
说完了别人,现在该说说我自己了。我跟别人一样,总是写错字、忘笔画。比如“我”字老是写成没有“戈”字头的“未”字;“灯”字老是写“丁”。有一次我参加了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考得不错,可是语文和英语就差了一大截子。最可气的是,我把“三好生”的“好”字给写漏了中间的一横。本来,这是一道送分题呀!还有一次,语文老师出了一个词语解释题:“‘万马齐喑’的‘喑’是什么意思?”我毫不犹豫地写上“不说话”三个字。“唉?”我突然觉得有些不太对头,“喑”字是个“口”字旁呀!“喑”不是“哑”的意思吗?可是,如果把答案改为“哑”字,不是更不像话了吗?要是不更改的话,不是明摆着“不说话”吗?这不是与题目意思完全相反了吗?哎,算了,反正反正,就这样吧!
我们这一类人有一个共同的口头禅:“差一点儿,差不多就行了。” 我猜想这个与我们相仿的一个外国人,他的口头禅一定是:“near nere,near n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