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读书故事有哪些?
1、王亚南的故事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又开始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他在学校里度过了五年光景,一毕业就跳进书海里,整天沉醉于书籍世界中,忘却了世界上的一切。
王亚南参加革命后,读书的热情仍然没有减少。那时候,他身无分文,生活十分拮据,但他仍然一头扎进书本里。
一次,王亚南因故被关进了监狱,但他也不灰心丧气,更不放弃读书。王亚南在狱中度过了四年的时间,这四年中他没有荒废时间,每天读书写作不断。
出狱以后,王亚南回到了自己的家,家里人看到他书生气浓,一派穷酸样,生活毫无着落,便非常生气,对他冷若冰霜,百般奚落,要王亚南必须靠出卖劳动力度日。但王亚南却毫不理会家人的冷言冷语,家里买不起书,王亚南就把平时挣来的钱省下一部分寄给在上海的挚友胡仲持,请他设法买一些新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书寄给自己。王亚南这种矢志不渝的读书治学精神,深受胡仲持的钦佩。他设法购买了《资本论》等几十本理论书籍寄给了王亚南。王亚南如获至宝,立即钻研,如饥似渴地啃读起来。
这期间,王亚南为了生存,曾多次流浪于福建厦门、漳州。即使如此,他也没有轻易放弃读书写作。他把书捆在自行车后架上,冒着严寒酷暑风尘仆仆奔波于各个城市之间。他这种为求真理不怕奔波劳累的精神,使他后来为我国理论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鲁迅的故事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一生,是在"弓着身子,总向前进"的不断进取的革命实践中度过的。
鲁迅原来的名字叫周树人。他十几岁的时候,正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帝国主义侵略----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年代。当时有些有识之士呼吁祖国奋发图强。有的主张改革中国社会制度,也有的号召实业救国,还有不少人主张发展科学、普及教育。鲁迅就是在这种风气和潮流中进入三味书屋的,他经常利用在书房读书的时间阅读有关农政、医学等方面的书籍,还经常翻看一些爱国志士用血和泪写成的书。从这些书中,他看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肆虐掠夺的狰狞面目,看到了封建统治者昏庸无能、卖国投降的卑劣行径,也看到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此落彼起,前赴后继。这使鲁迅深受教育。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那时候我根本没有想做文学家,也没有人提什么"文学救国"。我常常这样想:"中国并不缺少仙山美景、奇妙的人间天堂,缺少的是能以血肉之躯挽救被外国列强宰割的危亡祖国的英雄!"当时,鲁迅对于祖国医学的落后和中医医生的医道不纯、良莠不齐也深感不满。因此,他为了实现"学医学,救国救民"的愿望,在三味书屋读了一年多旧书后,就回到绍兴家中。他一面自学,一面教私塾。在课余时间,他大量阅读了关于医学和科学方面的书,这为他日后弃医从文,在文学方面有所造诣奠定了科学文化基础。后来,由于他发现医学只能救人身体上的小病,不能治思想上、精神上的大病,更不能拯救整个国家。他想:"如果中国是一头病重的雄狮,那就不是我一个人能治好的。""一个人要救国,就必须从拯救人的灵魂和精神着手。"于是他在1899年秋,重新进入绍兴府中学堂学习,决心将以前关于医学方面所学的知识抛弃,改攻社会科学,从文救国,宣传革命思想。1902年4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官费留学生,到日本留学。
鲁迅到日本后,为了学习世界知识和先进科学技术,为了了解国际国内革命形势,他如饥似渴地浏览日本和世界各国的书刊,钻研社会科学和哲学方面的理论书籍。当他在东京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看到有些留学生迷恋于花天酒地的生活,学习非常不努力,便气愤地写诗斥责说:"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他自己更以"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之情来自励。因此,他在求学期间总是起早贪黑,勤奋学习。他说:"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他还说过:"做事,正如做人一样,不必要求全责备,只要有自信心,而且切实去干,那就一定能成功的。"
鲁迅在1904年从东京转到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在那里,他受到了日本医学老师和病人的爱戴和尊重,并且和日本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当时统治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推行侵略中国的反动政策,把满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看作侵略的"乐土",到处煽动日本人民的侵略野心。他们对从中国来的留学生十分蔑视,把他们当成低人一等的民族,肆意加以欺凌侮辱。有一次,学校看关于日俄战争的幻灯片,银幕上出现了几个中国人围着一名被解剖的俄国俘虏在看,而一个日本军人正在给那个俘虏施行解刨的情景。这说明,那些中国人在敌人枪口的威胁下是那样麻木不仁,竟然在围观自己同胞的被屠杀!这些画面把鲁迅刺激得热血沸腾,他觉得,要救中国,就必须拯救愚昧灵魂和唤起民众。所以他要弃医从文,要用笔去战斗。他离开了仙台医学专科学校,来到东京,结识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成员。他积极参与革命民主派的一些革命活动,并投入全部的精力研究马克思主义以及西方哲学,为弃医从文,宣传革命思想做起准备工作。后来,他经常在同盟会的一些机关报上发表文章。1909年夏,为了使自己更直接地投入反清革命斗争,鲁迅怀着满腔热情学成归国。
他在归国后的几年中,为了实现他拯救愚昧灵魂和唤起民众的愿望,为了达到他宣传革命思想、推翻清王朝的愿望,他利用各种机会和条件废寝忘食地阅读了中国古代历史、古代哲学、古代文学方面以及西方哲学、西方文学方面的大量书籍,为自己写作并成为文学家和思想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后来他在许多文章中谈到这方面的情况时指出:他在17岁时读了法捷耶洛夫的《化学 basics 》、中国医学家俞汤的《内经须知》和法国药学家元海瑟斯的《格致必用》等书;在18岁时读了中国医书《药性赋》、《本草歌诀》、《医经砭》《医学三字经》以及中国文学家所著的《花镜》《天罡赋》、《茶花经》、《虞初新志》、《龙文鞭影》、《少仪编》、《近时汇编》等书;在19岁时读了中国哲学家、文学家王充著的《论衡》和郑玄所著的《经典释文》等书。正是由于鲁迅在青年时代就发奋图强,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不朽誓言,而且为此踏踏实实地阅读了大量的书,打下了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才使他在以后的几十年革命实践中写出了那些被世人称作"犹如铁流一般"的不朽革命檄文。
鲁迅在1909年到1912年期间,为实现当革命文学家的目标,他一面在浙江绍兴中学堂任教员,一面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方面的书籍,以及研究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专著。这时他读了中国古代哲学家、政治家管仲的《管子》;古代文学家刘勰的《文心雕龙》,郦道元的《水经注》和王羲之的《晋王右军集》等,外国的培根的《论人生》、马君武译的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植物学》、赫胥黎的《天进论》,日本福井准吉所著《英国志》《美国志》、河野通之的《波兰志》、高濑武次郎的《法国文学概论》以及拉玛梭所著《法国革命大事记》、小室好雄的《日本维新史略》等书。他通过认真钻研这些古今中外书籍,丰富了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增长了革命才干。后来他在1912年到1923年期间,先是在北京的教育部任部员,后又在北京大学等校教国文。在这期间,他除担任一定社会职务外,并从事文学研究工作。他阅读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古典文学名著(包括中国的),还研究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学发展史。他认真钻研了古希腊文学家的著作和古罗马哲学家、文学家所著的《神谱》、《埃涅阿斯记》、《论共和国》等古罗马文学、哲学书籍,并通过学习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和哲学名著以及西方各国的文学史,他写出了《摩罗诗力说》《拟播布美术意见书》《破恶声论》等研究西方文学和哲学的文章。在写这些具有很高理论水平的文章时,鲁迅在大量阅读关于西方文学、哲学书籍的基础上,又认真地阅读了中国古代文人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陆游以及现代爱国人士秋瑾、陈天华等人所著的诗歌和散文,尤其是对秋、陈两人的著作研读得十分仔细,他被他们那些满腔热血的革命诗篇所激励,为完成他们未竟的革命事业而奋斗。与此同时他又通过研读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著作,从而受到庄子那种蔑视权威,追求自由的思想的启发和影响,使自己的革命胆略得到增强。
鲁迅在1924年到北平大学任教并兼北京大学教授期间,除继续从事文学研究外,又研究了中国和日本的美术。为此他大量阅读美术方面的书籍和有关美术史的科学专著,如日本厨川白村著的《出了象牙之塔》,李息生、胡允恭合译的《新国民艺术论》等,通过研读这些书籍来指导自己进行文艺研究。
鲁迅在1925年到1931年期间,一方面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和中国版画艺术的研究,一方面从事现代文艺创作。在创作和研究同时进行的情况下,他的学习仍然十分勤奋。他先后读了中国古代文学家、哲学家所著的《淮南子》、《西京杂记》、《文选》,西方文学家所著的《悲惨世界》、《少年维特之烦恼》、《草叶集》等等。他读了这些不同内容、不同体裁、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大量书籍,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增强了理论水平,从而在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现代文艺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这时期创作的小说《阿Q正传》、《故乡》、《祝福》和杂文《狂人日记》、《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分别在国内外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鲁迅到1933年期间,为了研究佛教和道教,为了创作现代文艺,他阅读了大量的哲学、文学、史学方面的书籍,研读了关于佛教和道教的专著,如《古尊宿语录》、《大藏经》、《高僧传》、《道藏》、《列仙传》等等。
鲁迅一直提倡读中外各种各样的书,他在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文学方面,主张把《论语》、《孟子》、《韩非子》、《庄子》、《荀子》、《老子》、《墨子》和屈原的诗等等并研,认为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各家各派都有其独到之处。他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认为读书时如果只是一味地死啃教条,那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鲁迅在读书时非常注重独立思考,善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鲁迅在中国革命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中国人民作出的卓越贡献是永存的。鲁迅一生热爱读书,并善于创造性地学习和创造性地工作,他的光辉业绩和光辉思想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