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寓意有哪些?
中国寓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折射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同时,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也吸纳了其他民族的智慧。中国寓言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1、讽刺贪官污吏
中国古代社会官员的选拔产生机制,很容易造成该社会的官员整体素质底下。古代官员的待遇普遍比较差,又容易造成官员心理失衡,钻营于贪污受贿。于是贪官污吏横行。所以,中国寓言中有很多是讽刺贪官污吏的。王充的《清官溢位》、柳宗元《三戒》中的《黔之驴》、刘元卿《东郭先生和狼》等等,都有这方面的描写。王充以讽刺的笔调,辛辣地嘲讽了贪赃枉法的官员;柳宗元更是运用曲折的比兴手法,用畏虎害驴的“黔驴之技”,影射某些无德无才,外强中干的贪官污吏,使他们丑恶的嘴脸和阴险狠毒的本性暴露无疑,令他们“百丑齐出”!刘元卿笔下的照猫画虎者和东郭先生,其实也是变相的贪官污吏。
2、揭露世俗丑恶,批判人生阴暗面
人类有光辉灿烂的一面,也有世俗黑暗的一面。有真善美,就有假恶丑。当人们用批判的现实主义笔触,来描写人类社会和人生百态时,就少不了丑恶的事物和现象。韩非子《郑人买履》,通过荒诞离奇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因循守旧、固执保守、不知变通的“教条主义者”形象。柳宗元《哀溺文》描绘了一个宁愿被水淹死也要去捞钱的溺水者。张孝祥笔下的“某公”则是一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僚,张三的“忠谏”和“上书”,其实是一个“投机钻营者”的自我包装。这些寓言故事,深刻地刻画了人们爱财甚于生命的世俗本性。
3、赞扬英勇斗争,鞭挞胆小懦弱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与恶势力进行“殊死搏斗”的时候。在邪恶势力面前是勇于斗争还是胆怯懦弱,是正义者的抉择。中国寓言中,赞颂英勇事迹、鞭挞卑怯懦弱精神的作品有很多。《战国策·楚策》中的《荆宣王问群臣》中表现了老虎的毫不懦弱;刘基的《卖柑者言》,更辛辣地嘲讽了那些衣冠禽兽,并鼓励人们要起来斗争。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是希望英雄更多一点,邪恶和丑陋事物更少一点,所以才创作出了很多这样赞美英雄、鞭挞丑恶事物的作品。
4、倡导谦虚谨慎,批判骄傲自大
人的本性是骄傲自大,目空一切。但古人也明白“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所以,用寓言故事来倡导人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成为很多寓言家的选择。韩非的《买椟还珠》、《自相矛盾》,都是倡导人们要谦虚、戒躁。而刘元卿的《南辕北辙》,却用一种“讽刺喜剧”的手法嘲笑自作聪明的人。古人用寓言故事来教育人们要戒骄戒躁,是为了让人们生活更和睦,社会更和谐,国家更祥和。因为骄傲自大的人一旦多了起来,必然会引发种种不合拍和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