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五行属什么?
在《说文解字》中,并没有记载“雪”字的解释和来历,但是在同书“雨”部的“霰”、“雹”等字的注释中提到有关“雪”的一些信息: “雨”部有一个会意字为“霰”,从雨凡声;还有象形字为“雹”(今简作“雹”),形状像冰雹。而这两个会意字与“雪”都有联系——“霰”的本义是“雨雪二气交击所生的白色的小冰粒”[1] ,即小雪珠;“雹”是“小雹”的意思。由此可见古代对雪的认知。 此外在《玉篇·雨部》中说:“霰,雪珠也……或曰,天寒清明则飞此块。”这里的“或曰”说明这只是说法之一而已,可见当时人们对下雪的成因还是有一些看法的。 而在《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中记载了北方的职方氏的职责:“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在这里提到了南方和北方不同地方的物产情况,其中“东北曰幽州,其化清寒,其民肃杀,其谷宜黍稷,其畜宜牛马,其货宜珠玉。西北曰营州,其化燥寒,其民急厉,其谷宜稻粱,其畜宜豕鸡,其货贝锦织组。”中的“清寒”“肃杀”与今天所说的北方多雪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汉书·元帝纪》中记载有“河朔雪深三尺”的语句,虽然这里并未直接出现“雪”字,但是说明了当时的史学家已经将“雪”看作一种现象来记录了。 而关于“降雪过程”最早的文字记录见于东汉赵晔所著的《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四年冬十一月,大雪深数尺,越人谓冰雪为冻雷。”这一记载时间较久远,值得参考,但其中的“以为”是否是一种误会,尚需进一步研究。 根据以上的资料来看,古代的文人墨客们对于雪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有了相应的诗词歌赋,这些资料对于我们进行文学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本草纲目》中对“雪”的解释为:“雪乃水中精魄,故能清气去热。”并引述张华《博物志》中“燕地寒冷,冬日积雪,至正月末尚未消”的话语作为证据加以论述,可见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十分细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