苼字五行属什么?

苏丽晓苏丽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生字的五行属性从“土”,因此笙的五行属性为土。 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会添加一些异体字(繁体字),但现代汉语中,除少量专有名词外一般使用简体。

下面我以《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工具书以及《中国历代碑帖集大观》、《中国书法全集》等专著来考证一下笙和苼的起源演变过程: 一、笙的起源发展 1.许慎《说文解字·竹部》:“笙,十三簧。象编管象凤翼,所以宣气也。”段玉裁注:“古者圣人采竹林以作鼓瑟鼗也。十二簧则众器皆通。至十三簧则独得用之於乐,故曰‘笙’也。” 笙是竹子制成的乐器,古人采集整片竹节制成鼓瑟所用的鼗而发明了笙。古代的笙是十三根簧片的,后来逐渐变成十七根、二十九根,到了明朝时期已经发展为三十六根簧片。 笙由笙排组成,每个笙排由若干笙簧(即簧片)构成一个音域,目前常见的笙有一、二、三、四、五、六、七排不等。

2.清代《康熙字典》载:“【正字通】同苼。” 二、苼的起源发展 在考证笙的起源过程中我们发现笙与苼是一个事物不同的发展阶段,二者之间存在一种演化关系——笙是由苼演变的。我们再来具体看看苼的起源与发展: 1.许慎《说文解宇·艸部》:“‘苼,艹生根也。’从艸生聲。讀若升。” 苼也是古代一种编织乐器,由草木丛生而名,其形制与现代笙相近似,只是簧片是草木制的而不是竹制的而已。《诗经·小雅·鹿鸣之什·斯干》中有“笙磬同音”一句,郑玄笺:“笙,谓如今之竽笙;磬谓如今之筑。” 笙和磬是古代两种重要的器乐。宋代以后还有一种称为“和笙”的大型多簧管编制乐器。

2.王筠《句读》:“苼之言生生也……後人加艸以别于笙耳。然则笙之初名亦未可知,非必艸木也……” 王筠认为笙最初叫苼,因读音相同才加了草头与笙区别开来。

3.清・俞樾《群经平议•周礼一》:“笙之说文当從王筠説,苼與笙一聲之轉,加艸意別而已。” 三、苼和笙的关系 从前面可以看出苼与笙是一种具有渊源关系的乐器,那为什么现在二者有了截然不同的归属呢? 我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发现: 1.明代《唐韵正》指出:“按《说文》笙字无艸,《尔雅》‘大笙谓之匏’,郭璞云‘今俗人吹瓢曰笙’;‘小者谓笙龠’,郭璞云‘今小笙无簧而以籥吹之’。《诗·豳风》:‘执薰萧兮。’毛传云‘今之人吹艾蒿谓之薰。’此则明言箫笙之属皆有艹也。

又《释名》:‘笙,生也,象物蕴生于下,吹奏而生也。’则是明言笙之名从生字矣。《汉书》:‘黄门名笙角。’” 2.《康熙字典》引《唐韵正》:“笙者,所以宣气者也。” 四、小结 根据上面对苼(包括笙)的起源及演化过程的考证,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1.苼和笙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2.苼比笙早出,后加艸头成为笙。

3.从苼发展到今天的笙,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a)最初的苼形制与现代笙相似,都是用草木制作簧片,由于当时的笙发音不稳定,所以后世将其改名为苼,同时去掉艸字头以示区别。

b)汉代时,笙出现由竹制作簧片的乐器,但此时仍有草木制作的簧片,这个时期的笙被称为十三簧小笙或十三簧笙龠。

c)晋代开始,笙变为十七簧以上的大笙,此后不断发展,最终演变成今日的三十六簧笙。

4.笙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一直沿用至今。 五、结论 我们根据前面的介绍可以知道笙、苼是两个历史渊源相续,形形同义的同源词。但是,从它们的不同发展趋势来看: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苼则是逐渐被取代的。这也恰恰符合“笙”的本意——“笙”是用来演奏的,因而要不断地去改进和发展,而苼已经被时代所淘汰,被人们遗忘了。

优质答主

“苼”这个字不是生僻字,在《康熙字典》里是613页上边第一个,也就是说“苼”和“升”“森”等字一样都排在“宀部第一画“的字中;从字库里看(2014年)有58个字收录,也是排在前面的。 《康熙字典》里“苼”字的解释是“艹下生声”,也就是“生长、生长出来的意思了。” 我查的是繁体字“芠”——艸下芠聲,这样比较一下的话——芠=艹字头+一个“文”字去掉“一横”后剩下个“文”字,这实际上就是草长出来的样子,也符合本义的生长意蕴——“草木丛生”或者“长得茂密的样子”。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苼”的五行属性应该属木。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