颖五行属什么?
“颖”字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形声字,从禾,顷声。 禾指谷类植物;顷是古地名、古邑名用字,也通“顷”,表示面积单位。 “禾”“顷”联合起来表示面积单位的禾苗,转指禾苗的颗粒形态,进而指谷穗。本义为禾芒。引申指尖而细的谷穗(如稻穗)。又引申为聪明、才智等意。 《说文》中说:“颖,禾末颖也。从禾,顷声。”段玉裁注:“谓始出齐者颖然特达也。凡物初锐曰颖;后钝曰杪(miǎo)。”可见其本意是指谷穗的尖端,喻指东西的尖梢或尖端部分。后来就用来形容事物突出,如“才华横溢”中的“颖”。
根据汉字六书理论,“颖”属于会意兼指事文字,会意为“禾苗尖端冒出的谷壳”,同时加“丿”,“丿" 为指示符号,表示此点是锋利的点,即谷芒.所以“颖”字的含义既包括外形特征也包括尖端状态. 根据汉字的演变过程可知,“颖”的原字形由“页”和“顷”两部分构成,上部的人头象征禾穗顶端伸出的一枝一蔓,下部的小字表明了“顷”的读音与意义,表示的是一块土地,也就是谷堆的意思。到了汉代时期,“页”被“禾”替代,整个字形变成现在我们看到的上禾下顷的样子[1]275-307。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颖”的:“颖,禾末也…今俗别作精,非。从禾顷声。”[1]648说明许慎将“颖”作为正体来使用,并认为“颖”是形声字,“从禾顷声”,强调“颖”的字形是由“禾”和“顷”两个偏旁组成的,并且把“颖”当作一个多音字,读作yǐng,同“映”,而把“颖”的另一个读音jīng归入“精”字的字音范围。 在古代,古人常常使用“颖”字来描述谷物的形状或者形容事物的特性,比如“颖拔而出群”(《晋书·阮籍传》)、“清尘敛辙,白马翰如。临颍美人心,嗟嗟佳君”(曹植《洛神赋》)等等诗句中都使用了“颖”字描绘事物的外形特点以及人内心的情感。 “颖”作为一个形声字,它的发音和它的形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声旁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分辨不同的形近字。比如和“颖”字形似而又读音相同的“影”、“警”都属于见母耕部,但它们的声旁却都是不同的。
那么对于“颖”来说,它的声旁是什么呢,其实“顷”这个声旁包含了大量的汉字,我们可以把这些汉字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以“顷”为声旁的表田地的汉字,比如耕、亩、畴、界等;另一类则是以“顷”为声旁的表时间的汉字,像时、辰、曾、昭等。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些以“顷”为声旁的汉字,它们兼具两种属性,比如“顷”、“顷刻”、“荒顷”等就属于这一类。
总之,“顷”作为“颖”的声旁,不仅起到了区分形近字的作用,还使“颖”在构字的过程中具有了表音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