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属于五行的什么?
《说文解字》认为“倪”是一个形声字,其篆书形体左部的“阝”为声符兼表意,表示地名,右部“今”则表义。段玉裁注日:“凡山宜为形声之旁者,从山必曰(读若今),从邑亦必曰。许谓此与那同……以言乎其少也。”可见此处作为偏旁形的“阝”当表示地名。 据《汉书·地理志下》记载,古有宁氏国。应劭注云:“卫甯桓之后,封于宁吾之故国。武定元年,省河内朝歌县置。”唐张守节作《正义》曰:“宁吾,卫国地,在河内朝歌城东北四十里。宁,音倪,或作‘’。”据此可知,“ ”即今河南省淇县东之旧县城。因此“阝”即为地名“ ”的变形。那么,这个地名是什么意思呢?清人朱骏声作《说文通训定声》云: “ ,宁也。”按,“寧”、“倪”二字上古音皆属之部;中古音则属泥纽,娘母。由此可证“ ”一字的本义当为安宁。
根据以上研究,结合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笔者以为可以将“倪”字的构拟如下[1]: =*ŋəm (上古音)*ni̯ɐm (中古音) =*nɨm 现在北方方言中,还有“ni”这个元音韵母,比如山西、陕西等地的“你”都念成[ni]。可以推知,古代北方方言中有这样的发音。
现在汉语各地方言中还保留着一些类似现象的例子。如江苏无锡话中的“二”(2)读n²⁵¹,浙江温州话中的“七”(qí)读n⁵²等。这说明古代的n已经被脱落了,但其韵腹仍保留了原元音的唇面特征。另外,北京方言、山西洪洞方言还保留了ng的韵尾,这也可以说明上古时期“ ”的字形可能更接近“ ”或是“ ”。不过,从字形上看,“ ”更为合理些。
笔者认为“倪”字的原始结构应该是“阝+宁”。到了汉代,由于声母清化的缘故,韵腹宁变成了鼻辅音[ŋ],而韵尾n没有发生变化。又因“宁”在上古属阴平声韵,入声韵尾是-p、-t、-k,而在南音中变为-ⁿ~-m,所以在韵尾发生鼻化的时候,整个字的声调发生了变调,从而成了去声。这一变化反映到汉字字形上就是右边的“宁”省去了,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耳刀加一个乃”(参见《康熙字典》“倪”字条)的结构形式。
我认为将“倪”视为“五行”之一不太合适,因为上面已经证明它是表示地名的。但是,如果非要硬将其归入“五行”的话,只能把它当成土。因为它的本意是安宁(宁静)之意。土有安和静的特性,所以倪属于土行比较妥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