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在五行属什么?
《董永》是汉乐府中的相和歌辞,主要描写的是西汉少年农民董永,为葬父而卖身的感人故事。 该诗以“千乘”作为天子的代称,可见出汉武帝时的风气。 《史记·卷六五·公孙弘传附李公卿传》记载有: “初元二年冬十月甲子朔日南至。诏曰……朕承孝武皇帝之业,监扶国家,日夜恐惧愁劳,疾甚不已,休止无时。夫‘人不言鬼’,今百姓虽乏,幽远必有灵祇(qí),言山陵之灵,昭然感予心焉!其令天下大赦;赐天下民爵一级,女子复婚三月。” 这段文字说明了司马迁对于武帝时期流行鬼神信仰的态度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他继承传统对汉武帝推崇备至,认为武帝的功德比唐尧虞舜更加伟大,另一方面他又觉得这种风气太过离奇荒诞了。所以司马迁只能像孔子那样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不去深究这个问题。 他虽然没弄明白当时的风气为什么如此盛行,但是他知道这肯定是武帝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是在朝野上下都很有影响的。从这篇诏书可以看出,就连身为太守的李广利也相信这类事情,所以才要下这样的诏书来取悦于众神。 而这篇诏书中所说的日南至则是冬至这一天的别称。在古代,人们认为冬至这一天太阳的位置最低,白天最短,因此古人就称其为日至、极夜等词,同时也称之为穷节(指阴阳气数将尽之时,也就是冬天)、穷阴等。这些词汇中都有一个“穷”字,由此可见古人是希望天气能够暖和一些。
董永的故事应该发生在东汉后期或者魏晋的时候,那个时候的人们可能还不知道“夏至”这个概念,所以他们才会用“日南至”代替“夏至”。而到了隋唐时,“夏至”已经成为一个固定的名词了,所以人们就不会再用“日南至”来指夏至了。 所以根据这些史料的推算,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董永》一诗中所描述的时代,大致上是西汉前期的末期到东汉前期这个阶段之间的事情,也就是大约公元前130年至公元9年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