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行属什么的?
“五行”这个概念,是从我国古代哲学体系中抽象出来的一个系统模式,它以自然界中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及其动态变化来解释宇宙万物的构成和变化发展。 《尚书·洪范》记载了周公询问箕子“五行”的含义时,箕子的回答是:“五行,一谓水火土木金。”由此可知,在“五行”的最初系统中,有五个名词即“金”“木”“水”“火”“土”以及十个动词,分别表示相生相克的关系,即“金水木火土,木火水土金”这十种关系。 这十个动词所表征的意义十分形象而具体,它们就是: “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 “生”“成”——五种基本物质生成的过程及方式,或者说是物质的变化形态; “相得”——两种或多种物质的相互配合与融合。
根据以上对五行概念的理解和解释,我们可以知道,所谓“五德”中的任何一个“德”字都是专指一种物质、一种形态而言,而不是泛指某种运动或某种变化。因此,“仁”不是“德”,而是“心”,或者说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一种状态;同样地,“义”也不是道德伦理规范意义上的“道义”之意,而是兵器之“利”的意思——“兵者,不祥之器也……故有利器,不用仁而用义”(老子语)。 所以,从本质上说,所谓“仁义礼智信”都不是“德”,而是一种品德、行为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