宬是什么五行?
“宬”字的基本字形是“成”,由“日”和“音”构成。 “日”代表太阳,属于阳,“音”代表发声,属于阴。 古人把太阳作为阳的化身,又分为“少阳”“太阳”两个层次。其中,“少阳”一般用“小”表示,而“太阳”则用“太”来表示。
《康熙字典》中解释“太”字说,其本义是“大、甚之义”。说明“太”这个文字,最初就是表达“大”的意思。 而“辰”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为:“辰,时也。五时,辰也;三辰,日也。” 可见,“辰”字本身表达的是时间概念——“时辰”;同时因为一天24小时,分作12个时辰,一个时辰分成三段,每段一个小时,所以每一个“辰”字,其实等于现在24小时制的3个小时。
“太”与“辰”结合,就构成了“太辰”——相当于现在6个小时——也就是说,这个时间段是一个“少阳”的时间段。 而“成”字的字形,是由“土”“夕”和“甲”组成。其中的“夕”和“甲”均代表时间,但“夕”表示的是晚上,而“甲”代表的是早晨。 将上面几个文字组合在一起,“太辰成”就代表白天中“少阳”阶段中的某一个时间点。而这个时间点因为包含了三个汉字(太辰成),且每个汉字都代表一段时间,因此整个时间便被均匀地分隔成了三段,每段的时间长度相当于现在的3个小时。这就是古代一昼夜的分法——所谓“三百六十时辰制”。
需要补充一个知识点:现在世界通行的公历中,一天也被分为24小时,每小时又被分为60分钟,每分钟又被分为60秒,这是因为在地球上,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正午的太阳都是垂直的,因此从地球上看,太阳始终在一条直线,而这条直线在地球上的投影,便是子午线,由此划分出的昼夜,恰好符合了我国古代的阴阳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