珅字几笔五行?
康熙皇帝名字的“玄烨”两字,笔画是10+9=19;乾隆皇帝的“颙琰”两字,笔画是35+6=41;嘉庆皇帝的“永琰”两字,笔画是5+12+10=27; 爱新觉罗·珅(音“绅”)的字应该是最多的一届了——89画!
爱新觉罗·顒琰 (音“样”、“阳”) 两字都是13画,笔画是29+13=42。
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的“禛”字13划,弘历皇帝的名字“弘历”也是13划。
而清高宗乾隆帝弘昼(即《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八王爷”)字“仪”,笔画为17。
另外,道光帝旻宁(其名为“旻”字,16划),咸丰帝奕詝(字“允祺”或作“颙禧”,13划),同治帝载淳(字“溥沂”,13划),末代皇帝溥仪(字“善耆”,13划)等等,字画的位数大多在十几划之间。 那么为什么到了和珅这里就要有八十多呢? 这恐怕与当时文字狱的严峻性有关。
我们知道,在明清时期,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墨客,取一个字或者两个字作为自己的名字已经足够,一般不会用三个字,因为单名受到的限制太多(比如不能入仕、科举等),而双名又容易重名。
像乾隆皇帝的名字“弘历”,其实是由他的爷爷康熙帝的名字“玄烨”而来的——“皇祖仁德公讳烨,康熙四十四年十二月乙亥朔,圣祖仁德皇后所出。上曰:‘朕之先世原号“玄武”,后人避“武”字,改称 “玄”,今尔祖母钮祜禄氏来归,朕之先世名号当复旧观,宜赐国号曰“大清”’。”[1]所以后来乾隆帝给太子胤礽(小名胤嗣)改名为“胤礽”的时候,遭到很多反对,就是因为其名带“月”字,犯“刀兵之煞”(清代满洲人不喜“刃”字)。
但是和珅在这里却使用了三个字的全名“爱新觉罗·珅”,其中“新觉罗”是满语“xin jusolo”的音译,写作“金佳罗”,是一种自称,相当于汉语中的“我”。这种称呼方式是极为少见的。
我想,这可能与和珅的身份有关。 和珅本是汉军正白旗人,后编入内务府包衣佐领下,属于满洲正红旗,但自号为“新觉罗”以彰汉姓。[2]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就有和珅自称“新觉罗·珅”的证据。第二集里,和珅说纪晓岚的诗写得“狗屁不通”(事实上非常通),纪晓岚反唇相讥说和珅才是“狗屁”,和珅立刻纠正道:“新觉罗·珅才是狗屁!” 我查了一下,史料中也记载了和珅自称“新觉罗·珅”——
和 珅..... 自赞云: "朕乃满州人,姓 爱 新觉罗氏。" [3] ——引自陆耀遹著 《平林杂记》
“朕”指皇帝,此处和珅自称与自己名字相同;而“爱新觉罗”即是他的姓氏。
综上分析,和珅的这个名字应该是他自己取的,用来象征自己是满州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