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五行属于什么?
子午流,阳火。 寅申流,阳木。 辰戌丑未流,阳土。 巳亥流,阴金。 卯酉流,阴木。 干支中,只有甲丙戊庚壬五字属阳,乙丁己辛癸六字属阴,所以有“五行之数”一说:“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地六大满”等说法。 所以,“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十八”为阴。 阴阳各有五行,加起来就是十,也就是常说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口诀来表示—— 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互搭配形成60组,用来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等。每一年都有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作为名称,如辛丑年、庚子月……以此类推。 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由甲开始,一个周期六十组,周而复始。用来纪日,每天也有一个名称,如庚子年甲申月甲子日……第二天就用乙丑日……以此类推。 其实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都是古人用来计时的工具,就像我们现在使用公历一样,而农历则是用十二地支记载的。
在古书上,经常看到天干地支配在一起用于记日的,比如《庄子·秋水》中有这样的语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其中的“秋水涨至”就是指秋分这一天,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古代,人们还用“天干地支”来记录时刻,一个时辰分成八份,每份用一个天干地支表示,从子时就从甲子时开始,每个时辰都有两个名称,一个是时辰的别名,一个叫作“钟点”。
比如23点至1点是子时,又名夜半、仲冬;1点到3点是丑时,又名鸡鸣、季冬;3点至5点是寅时,又名黎明、孟春;5点至7点是卯时,又名日初、仲春;7点至9点是辰时,又名日中、季春;9点至11点是巳时,又名日斜、孟夏;11点至13点是午时,又名日中、季夏;13点至15点是未时,又名日昳、孟秋;15点至17点是申时,又名白昼、季秋;17点至19点是酉时,又名日落、孟冬;19点至21点是戌时,又名黄昏、季冬;21点至23点是亥时,又名人定、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