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黑色为什么?
一、五色对应五行 古代认为,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包括人生内外环境)均由五类基本元素构成,称为“五行”。这五种元素是:木、火、土、金、水,其对应的颜色分别为青色、赤色、黄色、白色、黑色。其中,木、火、金、水是“四行”,土则是中间调节者——“中央土”。 在中医理论中,用五色代表五脏,即青(肝)、红(心)、黄(脾)、白(肺)、黑(肾),而“五色入五脏”正是基于此。 五色与五行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 这种关系之所以能够成立,在于古人发现了某种规律:在五行相应属性的基础上,又观察到它们的色泽也有相同之处——土为黄色,金为白色,木和火都为红色,水和土都黑。所以“五色”实际上由“三原色”——红黄蓝变化而来(三原色的组合是二进制中的1和0,而在阴阳学说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二者不断转化,形成了万事万物的循环状态)。
从五行相应的属性来看,它们分别是木——生长、火——炎热、土——培育、金——肃降、水——寒冷。 而五色相应的脏腑则分别是:
木——青色,肝脏;
火——赤色,心脏;
土——黄色,脾土;
金——白色,肺脏;
水——黑色,肾脏。
需要补充的是,在古代,医学和堪舆(看风水)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中医书中常常会出现“天地人”的三才观点以及阴阳五行观念。中医认为,人体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在其中,只有保持阴阳平衡才能健康。
当然,现代中医已经摒弃了这种阴阳五行的神秘色彩,但古代的这种观念却对我们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五时对应五行 除了五色和五行之外,古人还根据一天之中不同的时间段划分为五个时段,分别对应着五行。
这些时间阶段被古人称为“五时”,具体是:夜半(23点至凌晨一点)、鸡鸣(凌晨一点至三点)、平旦(凌晨三点至五点)、日出(清晨五点至七点)、晡时(下午五点至七点)。 每个时间段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因为涉及到昼夜交替,所以夜晚“气温”最低,白天“气温”最高。
那么,这五个时间点所对应的五行又是如何的呢?
夜半:水 鸡鸣:木 平旦:金 日出:火 晡时:土 三、五方(九窍)对应五行 我们生活中所处的空间是有方位的,叫做“上下左右前后”,而古人把空间再细化,分为了五个区域,被称为“五方”。
人的五官也是由五脏六腑的外在表现形式,五方和五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也就是说,我们身上的九个孔,每两个是一组的,一组对应一个方向。
鼻为肺之官,居中央;目为肝之所主,目赤如血为肝火旺盛;耳为肾之所主,耳鸣如蝉为肾虚;唇为脾之官,唇色苍白为脾虚…… 这是古书上记载的,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仅供各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