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字什么五行?
“和”,最早见于金文,字形像两个人各执一根筷子互相交插的样子。《说文》解释“和”:“相应也。”段玉裁注:“此谓以二筷相应和也。”“和”的本义就是音乐旋律协调、和谐;引申指配合适当;再引申指和睦,协调。由此意义引申出副词“和(hu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很”“非常”等。如“和缓”、“和稀泥”。 由音乐的旋律和谐可以引申出“缓和、缓和气氛或局势”之意。《战国策·齐策一》:“臣愿献七尺之躯,以为郡县屏障。”《汉书·霍光传》:“光内不自安,故托病闲居。”都是这个意思。
而“和”作介词用,意为“跟”、“向”。《战国策·齐策四》:“必以十五城请王。”苏轼《东坡志林》:“元祐七年正月二十日,予自广陵徙汝州,道经陈州,有李端言者,能吹铁笛,作《梅花香》、《鸾凤鸣》,曲度极佳。” “和”用作连词,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现在普通话的“和”。《庄子·天下》:“昭文独不见乎恒悬而逍遥乎?”高诱注:“昭文之时,无复文教,民复礼乐之古,故曰‘恒悬’。”又:“昭文为鼓瑟,孟轲称曰:‘子之大琴,六弦之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