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字五行几笔?
6 笔画,繁体字的「鄧」(左旁不是「阝」)才6筆,簡體字的「鄧」有7筆。 《说文解字》:“鄧,南阳郡縣名。”指的就是今天的河南邓州市,古地名叫做“鄧”或“邓州”,漢高祖刘邦的原籍就在這裡。
漢代以前,“鄧”字右半邊沒有“巾”字,到漢代才出現,然後一路沿用下來至今。所以從漢代直到隋唐的經典中,“鄧”字一般都沒有“巾”。例如:《漢書·地理志』、『后漢書.孔融傳』、『三國志·魏書·文帝紀』等等;又如『唐李賀詩集注』卷六『浩歌』注:“賀本鄧州南阳人……” 然而唐代以降,“鄧”字有了“巾”。例如杜牧《泊秦淮》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宋周密《武林舊事·清明》:“清明時節,萬物新生……鵑雛、桃夭、柳絮飛。”明代馮夢龍編輯的《警世通言》也有:“不說他兩個怎生歡喜,且說那唐伯賢在船上,同了小娟,暮宿曉行,不一日到了蘇州。”
為什麼唐代以降的“鄧”字有了“巾”呢?我們知道,唐朝是受佛教影響很大的朝代之一,崇尚佛法,因此很多文字表達方式都受到了印度梵文的影響,“頂”、“塵”等字就是很好的證明。據說“鄧”字右半邊的“巾”字就取自“頂”字。 另外,我想起一件事。有一次我看《說文解字》的电子版,看到“鄧”字時,居然沒有右半邊一個“巾”!我被驚訝到了:難道是我看錯了嗎?可是我在紙質本裡面看到的確是有右半邊一個“巾”的啊。正疑惑間,忽然想起一件事:我的字典里收有一則漢字標準電腦化庫——《字形總匯》,裡面有“鄧”字的字形結構說明:“形聲。从巾,登声。”原来如此。那麼為什麼有的版權歸屬《字彙補》、《字典》等古籍的字典裡面的“鄧”字又有“巾”呢?我想,可能是在《字形總匯》成書之後,學者們統一用“巾”字了吧。